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5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爬壁蠕虫机器人构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松毛虫和尺蠖蠕动前行的特点以及仿生学原理,基于模块化思路分别提出了松毛虫和尺蠖爬壁机器人运动学构型.针对两种模型,讨论比较了它们的安全性和可用步态.通过分析松毛虫的蠕动步态和尺蠖步态,发现基于全主动关节驱动的松毛虫模型中存在冗余驱动问题.但由于松毛虫模型具有更多的可用步态,因此比尺蠖模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两种模型的样机由若干吸附模块和关节模块构成,以验证两种蠕虫机器人的爬壁能力.试验表明由于松毛虫机器人运动时存在冗余驱动,导致吸盘出现侧滑力,同时验证了尺蠖机器人在竖直壁面上的爬壁能力.为了进一步改进尺蠖机器人的吸附能力,采用了一种非对称的运动步态.  相似文献   
12.
多随机变量的桁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桁架结构系统,采用随机有限元法(SFEM)计算结构系统的响应量,考虑内力重新分配,建立失效模式的安全余量方程,用验算点法计算失效模式安全余量的可靠性指标,用改进的分枝限界法,寻找主要失效模式,通过对主要失效模式方程线性化研究,计算失效模式安全余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寻找主要失效模式,通过对主要失效模式方程线性化研究,计算失效模式安全余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后用PNET法计算出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同时给出多随机变量的结构系统可靠度的敏度表达式,采用最佳矢量法,求解了大型桁架结构系统基于可靠性指标约束下的最小重量的优化设计问题,最后,给出了实际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有限元法能更好地考虑结构系统的多个随机变量对系统可靠性产生的影响;所采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和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电铸成型是采用离子沉积的方法制造复制件,具有很好的复制精度,因此电铸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极限电流密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铸速率一直是制约电铸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但对如何提高极限电流密度还没有提供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为提高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电铸速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铸方法-喷射式电铸,并通过两组试验分析了局部电沉积速率怀电铸液流量的关系以及局部铸速率与喷嘴口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射式电铸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极限电流密度,从而使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有一个较大范围的提高,为将电铸与快速成型结合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疲劳试验获得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刚度退化的两参数模型,基于此模型提出了复合材料结构剩余疲劳寿命监测的剩余刚度方法,它以实验室中获得的归一化的剩余刚度曲线为基准,结合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危险点的实测剩余刚度值,预测该危险部位的剩余疲劳寿命。该方法抓住了复合材料结构刚度退化的本质,借助实测刚度值,消除了疲劳性能分散性的大部分影响。通过4种玻璃/环氧复合材料光滑试验件和中心孔试验件的疲劳试验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结构的剩余寿命,且仅需利用前20%左右的剩余刚度数据,预测结果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onsistently regarded the space industr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at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upheld that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uter space should be for peaceful purposes and to benefit the whole of mankind.China's space activities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space technology,space applications and space science.China has made the following progress in these three areas during 2009.  相似文献   
16.
Bailing Tian  Qun Zong 《Acta Astronautica》2011,68(7-8):1176-1184
Development of a feasible guidance scheme for reentry vehicles is a challenge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nonlinearity and multi-constraints. A metho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degree-of-freedom guidance for constrained reentry vehicle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First, the constrained trajectory is generated by Legendre pseudospectral method (LPM) and then the feasibily of the trajectory is validated.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ference trajectory, the guidance problem is converted into a trajectory state regulation problem which is a linear time varying system. A robust state feedback guidance law is generated in real time using indirect Legendre pseudospectral feedback method.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overall guidance scheme can lead to a very accurately controlled flight with all the constraints satisfied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initial state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7.
<正>On April 24,1970,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d its first man-made satellite,DFH-1. It was a milestone in China's space history,making China the 5th country capable of independently developing, launching and operating satellites following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France and Japan. Since then China's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into space one after another and benefit mankind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ver the past 40 years,China has  相似文献   
18.
On April 15,2013,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and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decided to establish a Board of Executives for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SC)and Mr.Xu Dazhe was appointed Chairman of CASC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采用Q检验规则,处理可疑数据、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各数据对平均值的偏差与平均偏差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机器人自动上壁及缓冲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机器人拉力形成的机理、碰壁的原因和过程.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给出了拉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机器人物理样机进行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拉力的作用下机器人与壁面贴合,同时伴随碰撞,其间冲击能量的吸收由机器人裙边和支撑机构所构成的缓冲装置承担.前者还要保证机器人贴壁后的密封,因此刚度不宜过大,后者还要保证机器人在壁面上稳定行走,因此它的刚度又不宜过小.给出了缓冲装置刚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在裙边和支撑机构上的分配准则,可用于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