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41篇 |
免费 | 9086篇 |
国内免费 | 184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894篇 |
航天技术 | 1410篇 |
综合类 | 580篇 |
航天 | 19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321篇 |
2020年 | 471篇 |
2019年 | 1143篇 |
2018年 | 1334篇 |
2017年 | 1252篇 |
2016年 | 1298篇 |
2015年 | 1244篇 |
2014年 | 1129篇 |
2013年 | 1117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977篇 |
2010年 | 1028篇 |
2009年 | 1049篇 |
2008年 | 907篇 |
2007年 | 756篇 |
2006年 | 607篇 |
2005年 | 425篇 |
2004年 | 380篇 |
2003年 | 339篇 |
2002年 | 356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387篇 |
1998年 | 330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47篇 |
1995年 | 191篇 |
1994年 | 213篇 |
1993年 | 250篇 |
1992年 | 197篇 |
1991年 | 350篇 |
1990年 | 280篇 |
1989年 | 314篇 |
1988年 | 218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91.
892.
为了比较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外换热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五种湍流模型及两种壁面函数计算了NASA-MarkII导向叶片表面换热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不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有很明显的差别,即使是同一种湍流模型,如果采用不同的壁面处理函数其计算结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某些湍流模型的计算值只是在某个区域较为理想,还不能找到在整个叶片表面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接近的湍流模型.在尚无普适性较好的湍流模型的情况下,研究在不同计算域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和壁面处理函数的计算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93.
894.
激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常发生在超声速燃烧和燃烧转爆轰过程中,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采用带化学反应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平面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与火焰的作用进行了计算研究,其中燃烧过程使用单步反应模型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受限空间内模拟激波与火焰作用,能更好地符合实验结果,从而体现出受限空间的三维效应;火焰在入射激波的作用下主要经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而发生变形,此时火焰变形以物理作用为主,燃烧膨胀效果相对不明显;当反射激波与变形火焰再次作用后,火焰迅速膨胀变形,放热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化学反应过程起主要作用;在反射激波的作用下,变形火焰复杂三维涡结构的形成能强化热量与质量的输送,提高燃烧速率。 相似文献
895.
896.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粘流场结构和基准内锥流场吻合,无粘模拟结果和理论设计结果吻合。粘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及总压恢复特性,进气道出口流场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97.
针对某型流量调节器及管路系统,建立了描述其动态特性的频域分析模型,研究了系统在入口压力扰动下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系统的固有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响应的谐振频率反映了管路的声学特性,而调节器滑阀的作动,对谐振峰具有放大效果。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固有复频率,获得了系统稳定性边界随入口阻力的变化规律。当入口阻力由0向匹配阻力递增时,系统不稳定的区间不断缩小。当入口阻力超过某一值后,系统的不稳定区间消失。系统产生不稳定的机理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流量调节器表现出负阻力特性,且当负阻力效果超过入口阻力耗散时,所在的频率范围就是系统的不稳定频率区间。若管路长度决定的系统固有振荡频率落入不稳定的频率区间内,则系统在此固有频率下产生不稳定。 相似文献
898.
899.
就测量中无中心基准和无角向要求的位置评定问题,运用最小二乘法则对测量数据进行了误差分离优化评定,使此类位置度评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