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9篇 |
免费 | 2326篇 |
国内免费 | 87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64篇 |
航天技术 | 1518篇 |
综合类 | 1027篇 |
航天 | 20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273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304篇 |
2016年 | 263篇 |
2015年 | 311篇 |
2014年 | 374篇 |
2013年 | 404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500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411篇 |
2007年 | 399篇 |
2006年 | 405篇 |
2005年 | 292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精准的计量。工业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通过搜集、整理量子效应计量、芯片级计量等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先进计量测试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以量子技术和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建立量子计量基标准,将大幅提高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结合量子效应的微加工技术实现芯片尺度的测量等,微纳尺度计量技术也在科学研究、精密测量、智能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可为我国计量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2.
为了使导弹优化的弹道更有效地杀伤目标,采用多层次法来设计防空导弹中制导段弹道.整个模型分为3层,第1层是导弹中制导段弹道,第2层是导弹末制导段,第3层是战斗部毁伤目标.第1层弹道限定中末段交班点处的弹道倾角进行优化.交班点弹道倾角作为联系第1、2层的全局变量,随它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的优化弹道.第2层是导弹自寻的模型,通过Monte-Carlo仿真得到脱靶量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这是联系第2、3层的全局变量.第3层由脱靶量的分布计算杀伤概率,最大杀伤概率对应的第1层弹道就是系统的最优解.多层次法表明了中制导段弹道优化设计和最终导弹杀伤概率之间的关系,使得杀伤概率这一效能指标能够作为中制导段弹道优化的指标.最后进行了拦截高空高速巡航目标和低空低速巡航目标的算例计算. 相似文献
163.
研究和分析了机械加工精度、试验条件及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试样冲击韧性值ak的影响,对生产出合格的超高强度钢成品零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4.
本文对新型同轴射流缩口式氧煤枪所组成的大功率氧煤燃烧器内冷态轴对称二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用k-e-AP两相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预报,揭示了燃烧器内两相流场特征,预报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进一步对相应高炉实际工况高速条件下的冷态两相流场进行了预报,其结果为优选结构尺寸和流动参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5.
基于系统类比的火控精度考核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控系统的综合误差是由火控系统原理误差、弹道散布误差、飞行员瞄准误差和中间风等多种随机因素带来的误差构成,为考核系统原理误差,必须从实弹打靶结果中剔除其它方面误差。采用传统的外弹道测试法,试飞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类比的火控精度考核方法,从已鉴定的成熟系统中获取后几项误差并予以剔除。理论计算和实弹打靶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经济的精度考核方法,为同种飞机使用不同火控系统的精 相似文献
166.
讨论了高动态下GPS伪随机码并行搜索的基本原理,以及自适应门限确定方法与搜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DSP和FPGA的全数字解扩接收机方案,阐述了工作流程,并给出了系统的结构框图,经测试验证实现了伪随机码并行快速捕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7.
机载聚束式SAR天线波束指向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波束控制条件下的机载聚束式SAR的天线指向及成像数学模型,证实天线波束指向被控造成回波信号的幅度调制,引起成对回波,从而影响成像质量。此外,分析波束指向控制比率与测绘带方位宽度、图像动态范围的制约关系,提出设计机载聚束式SAR天线波束指向控制比率的基本原则。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8.
针对拦截高速目标的作战特点,分析了比例导引(PN)与反比例导引(RPN)的捕获区。首先,通过分析拦截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得到了顺轨和逆轨的零控拦截条件,此条件由目标和拦截弹的速度前置角以及二者速度比确定;其次,以拦截弹和目标速度前置角为坐标系,推导得到了PN以及RPN捕获区以及各自导航比设置范围。PN的捕获区由逆轨零控拦截条件以及与其相切且斜率为1/(N-1)的两条直线构成,RPN的捕获区由顺轨零控拦截条件以及与其相切且斜率为1/(-N-1)的两条直线构成;然后,利用函数对称性将PN与RPN捕获区转换到同一坐标区间,得到了相同条件下RPN捕获区要大于PN捕获区的结论;最后,开展了四种情形下的仿真,验证了本文捕获区分析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9.
运载火箭火工点式分离装置工作时具有强冲击载荷特性,为有效降低冲击峰值,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吸能流体结构的冲击缓冲技术。首先进行纳米吸能流体的吸能原理研究,建立其本构关系,揭示影响其吸能密度的主要因素;其次开展火工装置有限空间内的纳米吸能流体缓冲结构设计;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验证其缓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纳米吸能流体的缓冲结构,吸能密度高达122.8 J/g,冲击力峰值较空载条件下降了59.2%,冲击加速度峰值下降了63.4%。 相似文献
170.
就十种典型的精密平面形状误差测量-分离方法的权函数及其零点,作了分析比较。按形状误差谐波抑制最小准则,论证了五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九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复合三点法、不对称二维混合法和不对称四点法优于其他方法,不对称四点法则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