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3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航空   1447篇
航天技术   659篇
综合类   568篇
航天   6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连续伴随方法在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连续伴随方法,开展在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进气道构型采用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曲面压缩进气道,运用自由曲面变形FFD方法对进气道外压缩面参数化控制,在黏性情况下基于连续伴随方法以进气道流量为目标开展优化研究。采用三套网格研究外压缩面壁面灵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壁面灵敏度对边界层网格依赖性较强;通过有限差分法对连续伴随方法得到的目标函数梯度进行验证。基于以上方法和结论,采用拟牛顿BFGS方法以进气道流量为目标函数对外压缩面优化,优化后唇口处入射激波实现封口,外压缩面最大法向位移为5.6mm,进气道流量提高6.3%,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优化结果表明,伴随方法可有效应用于高超声速进气道优化。  相似文献   
872.
在前期的风洞试验结果中已经证实,跨声速条件下,俯仰舵偏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呈开口布局的一对尾舵形成的翼尖涡会相互干扰,使得两侧的翼尖涡强度不同,形成非对称流动现象,进而使全弹产生较大的横侧向气动力,对尾舵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开展消除非对称流动的方法研究。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非对称流场随舵偏角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该非对称流动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在保持舵面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开展了消除非对称流动现象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舵偏角的增加,呈开口布局一对尾舵的翼尖涡距离逐渐减小,翼尖涡由弱的不对称性,逐渐发展直到其中的一侧翼尖涡消失,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尾舵前缘局部切角和降低尾舵根弦长的方法在保持尾舵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消除非对称流动现象,对类似布局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3.
指数分布的预测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指数分布的单样、双样预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对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的寿命试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4.
GPS广域增强系统电离层延迟网格修正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广域增强系统地面监测网对电离层延迟的观测数据生成网格修正值算法,并在天津,长春,西安三地通过用双频接收机同时采集的电离层延迟实测数据,对广域增强系统的电离层网格修正法的修正精度进行验证,并与一般用户目前采用的Klobuchar模型修正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离层延迟网格修正法的修正精度普遍大于80%,优于Klobuchar模型修正法,是一种精度较高的电离层实时修正法。  相似文献   
875.
首先尝试采用任意曲面椭圆方程,数值生成任意回转面上叶栅C网格,经过对边界条件的仔细处理,生成的网格可保证在周期外边界和重合内边界上网格线导数连续,在叶片表面网格线相互垂直,提出了结合初始网格线分布,控制环绕叶片网格线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6.
The Advanced Thin Ionization Calorimeter (ATIC) Balloon Experiment had a successful test flight and a science flight in 2000–01 and 2002–03 and an unsuccessful launch in 2005–06 from McMurdo, Antarctica, returning 16 and 19 days of flight data. ATIC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spectra of cosmic rays (protons to iron). The instrument is composed of a Silicon matrix detector followed by a carbon target interleaved with scintillator tracking layers and a segmented BGO calorimeter composed of 320 individual crystals totaling 18 radiation lengths to determine the particle energy. BGO (Bismuth Germanate) is an inorganic scintillation crystal and its light outpu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nergy deposited by particles but also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rystal. The temperature of balloon instruments during flight is not constant due to sun angle variation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albedo from the ground. The change in output for a given energy deposit in the crystal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as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877.
周洪  路甬祥 《航空学报》1990,11(10):431-436
 本文用最优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原理设计了电-气位置比例/伺服控制系统的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采用特殊方法获得了具有希望的主导极点的LQ控制器。实践证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8.
周煜  周义刚  俞汉清 《航空学报》1992,13(4):203-208
3种显微组织的TC11合金盘疲劳-蠕变交互作用试验的结果表明,循环应力σ_(max)在560~660MPa范围内,双态组织具有最好的疲劳-蠕变性能,网篮组织次之,等轴组织最差;其它应力范围,网篮组织寿命远高于等轴组织,也高于双态组织。SEM观察发现,3种组织裂纹源区和扩展早期均具有明显的解理特征,且解理平面的形成与裂尖塑性应变累积和高温氧化效应有关。随着裂纹扩展,解理迹象逐减,疲劳条纹和蠕变空洞骤增,交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79.
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采纳 GPS GLONASS INMARSAT 联合组成的 GNSS 系统供全球导航使用。对系统的增强和完好性监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近年来提出的各种地面完好性监控通道(GIC)的方案,包括地面监测台网、地面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和卫星转发。重点阐述 INMARSAT 提出的静止卫星加发导航信号的重叠(IGO)概念和全球性完好性监测台网(IMN)。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并提出需进一步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880.
非线性解耦控制与飞机敏捷性机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强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3):37-44
首先介绍了以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为基础的非线性系统解耦理论,给出了解耦控制律的综合方法及解耦闭环系统平衡点的计算方法,并对解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随后用非线性解耦理论研究了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并讨论了飞机非线性解耦控制规律的线性近似解,最后用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实现了三种形式的敏捷性机动,结果是满意的。为飞机敏捷性,直接力控制和过失速机动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