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750篇
航空   3320篇
航天技术   789篇
综合类   446篇
航天   12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目前飞机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多从飞机故障数据起始,对飞机故障如何产生和处理少有涉及。若缺乏对源头数据的分析,很难将故障诊断模型与机载故障触发逻辑有效匹配。为此,提出要采取飞机故障诊断模型和机载系统设计思路相吻合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方法,对机载系统的故障产生逻辑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解析,为下一步故障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电子器件二次筛选中一种新的检漏方法,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新方法的替代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BH新型憎水剂及其憎水膜层“三防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BH系列(BH 102和BH 103)憎水剂的合成工艺、技术指标、憎水处理成膜工艺以及憎水膜层的憎水效果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BH系列憎水剂的憎水效果良好,在零件表面形成的憎水膜层能达到105°以上的憎水角;同时经BH系列憎水剂处理后的钢铁磷化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优良的"三防腐蚀"性能,其中含有复配缓蚀剂的BH 103憎水膜层的耐腐蚀性更优于添加单一缓蚀剂的BH 102憎水膜层。  相似文献   
24.
叶片摩擦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减小叶片振动应力 ,防止叶片出现大应力的疲劳破坏 ,在叶片上设计干摩擦阻尼结构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叶片缘板摩擦阻尼器的工程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摩擦阻尼器参数对叶片响应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设计时应采取的措施。在阻尼器的材料和摩擦面结构已确定的情况下 ,优化设计的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接触面的法向正压力 ,基于实际发动机中叶片激振力和粘性阻尼不易精确确定的实际 ,研究了激振力和粘性阻尼对法向正压力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种法向正压力的优化方法。由于这一优化方法对激振力和粘性阻尼值并不敏感 ,因此为工程上进行法向正压力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5.
空中加油是提高飞机航程、活动半径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四种固定受油管的数值模拟,从流动特性的改进方面说明了合适的截面及倾角会降低受油管绕流的压力脉动,进而使噪声降低。  相似文献   
26.
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软件质量,对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就以下内容着重进行了讨论;Ada软件的分析与理解;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原则与方法;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工具ASDT。  相似文献   
27.
On 14 October 1999, the Chinese-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 (CBERS-1) was launched in China. On board of the satellite there was an instrument designed at Peking University to detect th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 inside the satellite so the radiation fluxe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cabin can b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Inside a satellite cabin, radiation environment consists of ether penetrated energetic particles or secondary radiation from satellite materials due to the interactions with primary cosmic rays.Purpose of the detectors are twofold, to monitor the particle radiation in the cabin and also to study the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The data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lectronics inside the satelhte cab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ata are useful in study of geo-space energetic particle events such as solar proton events, particle precipitation and variations of the radiation belt since there should be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diation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atellite.The instrument consists of two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for protons and electrons respectively. Each detector has two channels of energy ranges. They are 0.5-2MeV and ≥2MeV for electrons and 5-30MeV and 30-60MeV for protons. Counting rate for all channels are up to 104/(cm2@s)and power consumption is about 2.5 W. There are also the additional functions of CMOS TID (total integrated dose) effect and direct SEU monitoring. The data of CBMC was first sent back on Oct. 17 1999 and it's almost three years from then on. The detector has been working normally and the quality of data is good.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of CBMC not only reveal the effects of polar particle precipitation and radiation belt on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side a satellite, but also show som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geo-spac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space weather, the energetic charged particl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space activities and ground tech nology. CBMC is perhaps the first long-term on-board special equipment to monitor th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side the satellite and the data it accnmulated are very useful in both satellite designing and spac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8.
图像法求液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流体实验具有无人操作的特殊性,需要对监控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得到目标参数.本文研究了利用照相机捕捉到的液滴灰度图像,分析求取液滴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体积等物理参数的方法.针对液滴的灰度图像,利用边界提取、域值分割等图像处理方法,得到液滴的基本轮廓.建立基于液面像素点坐标的拉普拉斯方程,运用牛顿一拉夫逊法、龙格-库塔法、坐标轮换法等多种数值方法,对液滴的边界进行拟合,寻求最优的轮廓拟合点.根据最优的拟合点,确定液滴的物理参数.提出了利用牛顿法与一维寻优相结合的算法进行轮廓拟合的方法,并与文献[1]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较快,拟合精度较高的特点.该方法是实现空间蒸发液滴热毛细对流和接触角测量实验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也可以运用到非接触测量的实验场合.   相似文献   
29.
研究各种强化换热结构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通过比较圆柱扰流、圆锥扰流、三棱柱扰流、三棱锥扰流、四棱柱扰流、四棱锥扰流和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LVG(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等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效果,发现:单种换热结构中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组合结构中直角三角翼叉排与圆柱扰流的混合排列换热效果最好,其能将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效果提高24.%.   相似文献   
30.
内通道交错横流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内通道横流对气膜流动和冷却特性的影响,参数变化范围:横流比Cr=0.39,0.78;吹风比Br=1,2;气膜孔长径比l/d=4,8.计算结果表明:①内通道冷气横流使得气膜孔内气流产生较强的涡旋,使得冷气射流的流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引起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不均;②横流比对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影响较大,横流比越大,气膜孔内涡旋越强烈,气膜冷却效率分布越不均匀;③长径比较大时,气膜孔内气流较为规整,气膜覆盖区域较为狭小,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更加不均;吹风比较大时,射流在主流通道上的附着较差,气膜冷却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