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篇
  免费   1081篇
  国内免费   586篇
航空   2975篇
航天技术   613篇
综合类   342篇
航天   11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系统研究了热机械工艺对Ti-1023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热机械工艺.结果表明:对Ti-1023合金进行双重时效(300℃/8h+500℃/16h)处理,低温时效过程中析出的过渡ω相为高温时效过程中次生α相的析出提供均匀的形核点,从而获得弥散分布的次生α相;对该合金进行热轧变形,获得细小的β晶粒组织,同时变...  相似文献   
142.
多螺旋桨太阳能无人机横航向操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大型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由于超大展弦比和高效多螺旋桨带来的航向阻尼增量和航向操纵导数,接着分析了由此带来的横航向动态特性变化,并结合多螺旋桨的操纵特性,提出了多桨航向控制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多桨布局对提高该类无人机的横航向稳定性有较大作用,以多桨的转速变化量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化航向控制分配方法对超长航时飞行很有利.  相似文献   
143.
某螺旋桨长航时无人机气动力改进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城斌  李杰  李鑫  周丽琼 《飞行力学》2012,30(3):209-212
针对螺旋桨长航时无人机的使用设计要求,从现有单段翼型出发进行了高升力两段翼型设计。结合某型螺旋桨长航时无人机,对采用两段翼型机翼的翼身组合体数模进行了气动力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段机翼可以产生比单段机翼更大的可用升力和更高的续航因子,说明该设计思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4.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战场环境中,实时有效的动态任务分配是多无人机顺利完成对地攻击任务的关键.文章基于拍卖机制原理提出了多无人机的动态任务分配算法,给出了算法流程,构建了收益计算函数,并对算法效率进行了分析.仿真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通信计算量,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5.
对于复合材料后掠翼机翼,扭转发散问题一般并不突出,其操纵面的操纵效率和颤振临界动压是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文章采用 COMPASS 软件,对某复合材料后掠翼飞机进行了操纵效率分析,并重点计算了该机在不同高度下颤振速度随马赫数的变化情况,详细分析了机翼振动、颤振特性随蒙皮不同铺层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舵面操纵效率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降低,飞机设计要通过设计参数调整选择合适的副翼反效动压与扭转发散动压之比,使飞行范围内的操纵效率尽可能高;同时复合材料后掠机翼的弯扭耦合效应相当突出,而复合材料剪裁可以调整0°、±45°、90°铺层比例,提高结构扭转刚度,从而提高飞机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146.
针对无横流影响的潜射导弹水下弹射过程瞬态流场变化情况,建立了多相流数学模型。考虑空穴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再现了导弹水下弹射过程的筒口气团、肩空泡的演变过程以及弹体底部、固壁的压力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筒口效应导致固壁各处的压力阶跃;筒口气团收缩拉断的过程中,闭合点处形成高压区,导致固壁各处压力剧烈上升,同时闭合点处产生的反射流撞击导弹底部引起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147.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贺旭照  周正  倪鸿礼 《推进技术》2012,33(4):510-521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粘流场结构和基准内锥流场吻合,无粘模拟结果和理论设计结果吻合。粘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及总压恢复特性,进气道出口流场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48.
超声速预混气的热射流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韩旭  周进  林志勇  刘世杰 《推进技术》2012,33(4):650-664
采用带有化学反应的Euler方程,对超声速预混气的热射流起爆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来流速度大于CJ(Chapman-Jouguet)爆震速度的情况下,射流所导致的弓形激波在爆震波起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爆震波不稳定性导致横波的产生是决定能否完全起爆的关键因素。射流角度的改变能够影响到起爆的过程与驻定性质。随着射流角度的逐渐减小,会出现起爆后驻定、起爆后不能驻定以及起爆失败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149.
对转桨扇开式转子发动机性能计算的难点在于对转桨扇部件的性能计算。传统方法是将对转桨扇简化处理为涡轮螺桨进行计算,但精度较低。本文基于传统涡轮螺桨性能模拟方法,考虑前排桨扇出口气流对后排桨扇的影响,对前、后排桨扇进行独立建模,建立了开式转子发动机对转桨扇部件级性能计算模型,并使用美国NASA风洞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转桨扇性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采用此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不同设计参数和不同控制规律下的对转桨扇性能,并评估其对开式转子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捕获、跟踪和瞄准(Acquisition,Tracking,Pointing—ATP)系统是飞行器激光通信与协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反射的二维扫描ATP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建立了扫描模块中关键器件的理论数学模型,实现了电路控制模块的硬件与软件界面的设计,最终搭建了ATP系统驱动装置。该装置响应迅速,结构紧凑,稳定性好,可完成120°视场的扫描以及视场中任意一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