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8篇
  免费   4244篇
  国内免费   2162篇
航空   12276篇
航天技术   2650篇
综合类   1300篇
航天   472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956篇
  2021年   1053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849篇
  2017年   1011篇
  2016年   737篇
  2015年   937篇
  2014年   913篇
  2013年   991篇
  2012年   1168篇
  2011年   1198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1068篇
  2008年   1000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76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较详细地对复合材料壳体与喷管卡环连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对卡环,接头及倒锥等多体接触问题进行研究;对“I”型及“L”型卡环结构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并给出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2.
In 1994-1995 Lavochkin Association (Russia)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ssian Space agency, developed a new Russian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f a small class that will operate in both the geostationary (GSO) and high-elliptical (HEO) orbits. This satellite may be injected into operational orbits using a SOYUZ-2 launch vehicle (LV) and a FREGAT upper stage (US) from Plesetsk and Baykonur space launch sites (SLS).The main reason for creating such a satellite was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communica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group.Russian satellites Horizont, Express, Ekran and Gals, which operate in GSO, are the basis of the space segment for communications, 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All of these satellites are injected into GSO by the PROTON LV. PROTON is a launch vehicle of a heavy class. The use of a middle class LV instead of a heavy class will allow to reduce considerably the launch cost. The change of a heavy class LV to a LV of middle class determined one economic reason for this project. Besides, the opportunity to launch S/C into GSO from Russian Plesetsk SLS increases the independence of Russia in the domain of space communication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the contract with Kazachstan about the rent of Baykonur SLS. Finally, use of small satellites with a rather small number of transponder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use of big satellites. It will allow also to increase a satellite group (by the launch of additional satellites) precisely in accord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nd segment.  相似文献   
73.
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纤维缠绕(FW)线型进行了简要地分析。鉴于封头曲面上FW线型稳定性对于线型参数变化十分敏感,分析封头FW线型时,本文仍从测地线方面来考虑。依此,两赤道圆处FW角必须以左右封头几何尺寸及测地线FW条件来确定。在对筒身段非测地线FW可行性讨论中,提出了筒身段实现非测地线FW的条件,同时推导出了筒身段非测定地线FW运动控制的一般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4.
本文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优化设计(Lao喷管)的型面曲线近似作图法的数学模型,将作图法转化为等价的优化问题,并给出了优化问题解的迭代方法,最后采用泛函网络的方法对离散的数值解进行了曲线拟合,以便于数控加工的编程。  相似文献   
75.
针对包含未知参数的导弹运动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末制导的线性化反馈简化控制方法。在模型中引入附加加速度输出,通过消除内反馈和零极点以输入-输出的近似线性控制导弹的非线性运动。给出了控制模型及其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控制精度满足要求,可用于导弹跟踪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76.
智能天线结构模糊自适应变形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登云  夏人伟  赵国伟  赵豫 《宇航学报》2006,27(2):245-249,267
基于dSPACE半物理仿真系统和所研制的压电作动器,设计并构建了智能天线结构实验平台,进行了结构变形控制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常规PID作为基本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将两种方法对应的不同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实验条件下,基于压电材料可实现对智能天线结构变形的控制,作动器控制变形量最大可达166μm;两种控制方法均可对结构变形进行控制,模糊自适应方法的绝对位置控制精度达到±0.5μm;应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对结构进行变形控制,较之常规PID控制方法能够降低系统响应的超调量,缩短稳定时间,提高控制精度,得到更好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77.
对某型导弹发射车主机发电的供电体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提出了增加外供电体制的措施和方法。外供电方案的实施 ,不仅为部队的平时训练提供了方便 ,而且为提高导弹发射车的可靠性和生存力提供了必要条件 ,增强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8.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同轴探针对称激励矩形波导时,其模式谱图中不存在引起合成场结构不对称的高次模TE20及TE01模。应用分式线性变换检测法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聚四氟乙烯样品,在7—16GHz频带内测量其复介电常数均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标准三公分波导工作频率可高达16GHz,如果取波导宽窄边比r=3,工作频率可达19GHz。所得结果对于微波材料宽带测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对于中制导后具有较长滑行距离的大气层外拦截问题,为了精确确定零控脱靶量,两飞行器间的重力差必须被合理考虑。利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及现代控制理论推导了两飞行器间相对运动状态解析表达式,并利用牛顿迭代法计算零控脱靶量发生时刻,最后得出一种快速而又具有较高精度的预测零控脱靶量改进方法。为验证预测方法的精度,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零控脱靶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ZEM预测方法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0.
通过分析返回舱在着陆时所具有的水平速度也可能对着陆安全构成威胁的事实,论述了为返回舱增加横向缓冲装置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返回舱着陆下降过程中测量其水平运动速度。提出了全新概念的以视觉图像为唯一信息来源的返回舱水平速度测量方法,仅以双目摄像机系统作为传感器,避免了对返回舱原有传感器系统的改造。通过对着陆区域地面图像的采集和在线处理,利用双目交会测量原理得到返回舱当前的大地坐标和姿态。仿真实验证明,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