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361篇
航空   1367篇
航天技术   402篇
综合类   256篇
航天   6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了识别自主近距空战中敌机的战术动作,提出一个两级识别系统.该系统由基本动作识别和组合动作识别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动作识别采用模糊推理方法,并模拟飞行员的思维过程,用"模式记忆"方法平滑推理结果的抖动;组合动作识别以基本动作序列为输入,采用时间自动机组成并行结构,提取各组合动作的主要几何形态,使识别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通过仿真对识别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识别敌机的战术动作.   相似文献   
222.
为了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空战机动决策问题,将影响图和对策论引入到多机协同空战中,提出了协同影响图对策模型.首先确定群机空战转化为多个小编队作战的原则,然后在协同的思想下把多对多空战模型转化为多个一对一空战模型,最后在不确定环境下,运用影响图对策理论解决一对一空战.针对影响图对策模型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移动平均控制法进行求解.空战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3.
设计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算法.分析了诊断决策算法对诊断效率的影响.根据各属性对诊断决策的影响,对属性值进行规范化.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来评价各故障的优先级,利用对故障发生概率的偏好性求解各属性权值.设计修正向量对评价函数进行修正以满足它在属性边界点上跳变特性.通过实验分析了该多属性决策算法在不同情况下对诊断效率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224.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的VHF雷达观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的流体速度东向和北向分量的变化,获得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同时还观察到三个等相面上行的惯性重力波,其速度偏振椭圆是逆时针旋转的.波相关的扰动速度为15-40m/s,说明在中层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估算出它的运动学参量,周期为数小时,垂直相速度在0.l—0.6m/s之间,垂直波长约为6.0km.  相似文献   
225.
张翼  朱玉鹏  刘峥  黎湘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3):20-25,38
人体行走的雷达特征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基于雷达的人体目标探测在安全防护、灾害救援、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体走动时手和腿的摆动对回波信号产生调制,回波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能精细地刻画体动规律,将有效地探测并估计人体的运动规律。主要研究人体上肢的雷达特征,首先以人体上肢的运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其雷达回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参数估计的方法,通过广义Radon变换提取行人摆臂的微多普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6.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22日至6月29日在挪威Andφy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传播的统计特征.21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水平扰动速度的矢端曲线,获得了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分布,大多数(76%)波具有西向传播的波矢分量,似乎与中层顶具有强的西向背景风有关;水平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本文分析结果还表明在极区中不仅存在向上的能量传输,也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227.
基于协调组的RTI时间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运行支撑环境(RTI,Run-Time Infrastructure)时间管理方法中存在的时间推进效率低及网络带宽占用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协调组的RTI时间管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BH RTI 2.3时间管理服务.将仿真系统中节点划分为不同的协调组并设置协调者,通过分组局部协调逐步达到全局的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仿真节点时间推进速度及网络带宽占用量方面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RTI时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28.
减小配平损失对于提高飞翼布局升阻比和提升飞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离散伴随优化方法研究静稳定裕度对跨音速飞翼布局减阻优化的影响,分别开展10%,0%,-10% 三种静稳定性设计工况的优化研究。采用自由变形(FFD)方法对非结构表面网格进行参数化,以FFD 控制点为设计变量,通过求解流场和伴随方程得到灵敏度信息;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 算法获得控制点位移的梯度,然后经过多轮迭代得到优化构型。结果表明:在几何厚度和力矩配平的约束下,离散伴随优化方法可以显著提升飞翼布局的最大升阻比,三种工况下最大升阻比提高都在8% 以上;随着静稳定性裕度减小,定升力系数优化的巡航升阻比增量有所减小,当静稳定裕度为10% 时巡航升阻比提高了5.08%。  相似文献   
229.
Several types of coupling methods for resolving aerothermoelastic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hypersonic wings are summarized,and the appropriate coupling methods for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are selected.Then,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subdisciplines in this field are introduced,and the time step issue is discussed.A two-way-coupling rapid static aerothermoelastic method for analyzing hypersonic wings is proposed.This method considers thermal effects and is used to conduct an aerothermoelastic response analysis for a hypersonic wing.In addition,the aerodynamic force,heat flux,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field are obtained.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are drawn.First,the heating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atic aeroelastic response of hypersonic wings;therefore,thermal protection shields are essential.Second,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protection shields reduc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one-and two-way-coupling methods.Third,hypersonic wings exhibit large thermal deformation under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and in certain cases,the thermal deformation is even larger than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aerodynamic force.  相似文献   
230.
航天器的内带电效应是影响其在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内带电效应的电流监测可以直接获得一手的内带电效应监测数据,也可获得反映引起内带电效应的高能电子充电环境的状态.针对近地中高地球轨道环境,基于国外电流监测数据并考虑可能遭遇的高能电子暴环境,分析获得了内带电效应电流的测量范围10 fA~500 pA.针对未来中高轨及木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