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6篇
  免费   2551篇
  国内免费   2486篇
航空   8503篇
航天技术   3151篇
综合类   2094篇
航天   397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31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53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516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41.
Faster response to orientation varying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abilities of a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PKM).It enables such a system to act as a reconfgurable module employed to machine large components effciently.The stiffness form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the beforehand key tasks for its parameters design.A novel PKM with four degrees of freedom(DOFs)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topology behind it is 2PUS-2PRS parallel mechanism.Its semianalytical stiffness model is frstly obtained,where the generalized Jacobian matrix of 2PUS-2PRS is formul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crew theory and the stiffness coeffcients of complicated components are estimated by integrating f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numerical ftting.Under the help of the model,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property of system stiffness distributes within the given workspace,which features symmetry about a certain plane and is also verifed by performing f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virtual prototype.Furthermore,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ystem stiffness are identifed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These provide insight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is PKM.  相似文献   
842.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降低环控系统燃油代偿损失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这个问题,综述了当前应用研究中降低燃油代偿的不同方法,并重点对闭式循环制冷系统和考虑载荷因子的引气系统在减少引气量和降低燃油代偿损失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3.
阐述了摆振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轮胎和缓冲支柱压力对摆振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某起落架计算比较了不同轮胎及缓冲支柱压力下的摆振特性。研究表明:当两者压力降低时,摆振临界阻尼均减小,有利于防摆;反之,摆振临界阻尼均增大,不利于防摆;但在两者压力变化的百分比相同的情况下,轮胎压力变化比缓冲支柱压力变化对摆振特性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44.
介绍了以硅树脂作为冲压发动机绝热层的基体材料,以YJ 短纤维或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的两 种绝热层配方的烧蚀性能。考察了YJ 短纤维的含量、硅树脂/ 纤维织物的质量配比对绝热层烧蚀率和工艺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J 短纤维为4 份时,硅树脂/ YJ 短纤维/ 氧化锆配方的烧蚀与工艺的综合性能最佳,而 硅树脂与纤维织物的质量配比为1. 1 ∶1 时,硅树脂/ 纤维织物配方的氧乙炔烧蚀率最小,仅为15. 2 μm/ s。20 s 缩比发动机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配方绝热层均对冲压发动机实施了有效热防护。  相似文献   
845.
飞翼模型高速风洞PIV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在2.4米跨声速风洞中创新开展了PIV试验。对空风洞进行了测速校核,并对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开展了二维、三维涡迹PIV测试,试验马赫数为0.4~0.9。测试结果表明,2.4m风洞PIV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度,M≤0.8时空风洞测速结果与理论值相差不超过1%,M=0.9时相差不超过2%。小展弦比飞翼标模测试结果显示,M数增大使机翼尾涡涡量和切向速度增大,涡核向内展向方向移动。前缘涡与上翼面分离具有密切关系:当M=0.8、α≤12°时,翼梢测试截面的前缘涡尚未破裂,上翼面未发生显著的流动分离;当α≥13°时,前缘涡破碎时机提前,当地后1/2弦长区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846.
根据复合材料层压板及夹层结构设计原则提出了某飞机机尾罩复合材料设计方案,结合复合材料强度计算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强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静强度的前提下,与金属机尾罩相比,复合材料机尾罩重量减少28.4%。  相似文献   
847.
自动开伞器是为保障开伞安全而与降落伞配套使用的关键航空器材,为能总体把握其技术发展状况,促进自动开伞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首先从工作原理上概述了三类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技术状况,然后立足当前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和提出了我国自动开伞器应向机电式和电子式方向发展的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848.
月面远程运输飞行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月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的载人或载货运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上升-巡航-下降模式的燃料最省飞行轨迹。首先通过求解不同飞行时间的Lambert问题确定了最佳飞行时间,并获得了对应的双脉冲解,然后利用有限推力替代两次速度脉冲,建立了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了有限推力燃料最省飞行轨迹。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研究了两个主要难点:bang-bang控制与飞行高度约束。这两个问题通过推力加速度与飞行时间的数值延拓得以解决,同时揭示了月面飞行的基本原理。最后给出了3种不同应用场景的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当飞行时间为小时量级时,上升-巡航-下降飞行模式下的优化解即为燃料最优解,如果飞行距离较远,则还需要适当增加飞行时间从而满足飞行高度约束。  相似文献   
849.
邱丰  宋征宇 《载人航天》2015,(1):6-12,18
为了更好地解决复杂约束下的航天器月面上升段在线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最优轨迹的联立框架。首先利用有限元正交配置法将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完全离散化,得到一个非线性规划命题。考虑到命题中含有较多的不等式约束并且会随着有限元的增加而增加,故采用内点算法对非线性规划命题进行求解。离散化后的非线性规划命题的规模大幅度增加,导致了优化计算难度的加大和求解时间的增加,为了便于联立法的在线应用,采用收敛深度控制策略从平衡解的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角度来改进优化算法的实时性。以某航天器载人返回任务月面上升段场景为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联立法求得的最优控制量序列得到的飞行轨迹满足轨道根数的精度要求,同时利用收敛深度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快速收敛控制。  相似文献   
850.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而着舰系统的复杂性又使得指标要求涉及很多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明确着舰的指标要求,从而有利于着舰理论和工程等研究,整理了公开文献中分散的指标要求,并梳理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了着舰指标体系,将指标归纳到总体框架中。研究结果对着舰的控制与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