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148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多孔层板冷却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大尺寸低速回流风洞中对应用于涡轮叶片的2种绕流结构4块单双层多孔层板进行了流阻特性和冷却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层板有很高的冷却有效性,流阻的大小和冷却有效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多孔层板的开孔率,开孔率越大,流阻越小,冷却有效性越高。本文所设计的层板结构参数和试验结果对层板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中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2.
针对一种级间旋转爆震涡轴发动机概念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研究了发动机内部温度、压力、流量分配及涡轮效率等参数随爆震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级间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引入可实现对燃气的二次增温增压,能够较为明显地提升涡轴发动机单位功率,但同时也将改变发动机主流与冷却气流的流量分配比例,使得涡轮流量系数和级载荷系数变化、...  相似文献   
193.
对轴压载荷作用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裙与壳体搭接区的受力变形情况及承载能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应用板壳理论对搭接区进行了分析,证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对裙搭接长度在40~60 mm范围内进行了寻优计算。结果说明,搭接区裙外铺层是搭接区最薄弱的环节;影响搭接区承载能力的主要结构因素有裙尖厚度、裙外铺层厚度、直段橡胶长度;随裙搭接长度的增大,搭接区承载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搭接区承载能力的极大值。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供搭接区分析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4.
猴头部冲击下颅内压的变化和头冲击伤的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应急弹射时高速气流吹袭造成头部冲击伤的机制和防护措施,使用动态加载机,对24只猴的头部进行了冲击,观察了头部损伤程度与颅内压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头部损伤程度的加重,颅内压也随着增高;损伤程度的不同,颅内压的动态响应曲线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颅内压增高值达到6.63kPa猴出现了脑震荡的症状;颅内压的增高值达到或超过10.02kPa猴发生了脑器质性损伤。在应急弹射时适当地固定头部或防止颅骨变形可较好地预防和减轻头部冲击伤。另外,还应在减少头部气动力和提高座椅的稳定性上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195.
为了研究外部轴向激励作用对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特性的影响,采用应变片和特制的水下数据采集仪对七叶大侧斜螺旋桨桨叶动应变的频域变化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螺旋桨桨叶动应变的频域特性能明显反映出非均匀流场的主角频特征与螺旋桨轴频的耦合振动特性。在螺旋桨桨叶的三个不同径向位置处,桨叶的动应变频域变化特性均能够反映出螺旋桨的轴频及其谐频特征。其中,0.6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的动应变特性最为明显,0.8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次之,0.4倍螺旋桨半径位置处的变化最小;当激励频率fe=42Hz和fe=60Hz的两个外部轴向激励分别作用于螺旋桨-轴系时,螺旋桨桨叶动应变频域均会对其产生一个频率响应,其响应频率与激励频率始终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96.
一种涡轮基组合动力的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峰  桂丰  尤延铖  朱剑锋  朱呈祥 《推进技术》2019,40(11):2436-2443
针对一种多通道三动力涡轮基组合动力开展了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着重从总体性能、流量分配、压力分布等方面,对三维内转组合进气道与涡轮发动机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低速状态下,三维内转进气道将给涡轮发动机带来最大10%的总压损失,组合动力推力最大损失24%、耗油率增加26%;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呈现出口总压分布不均、沿程静压先减小再增大的现象,随着涡轮发动机转速增大,通道出口高总压区逐渐向一侧移动;为减小低速状态三维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的流道损失,建议引入辅助进气门等引流装置、动态调整冲压通道流道面积,以匹配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97.
为了求解二维平面弯曲激波波后流场,讨论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流线-特征线坐标系变换的流场代数计算方法。该系列方法依据二维平面流场中气流角、静压沿特征线近似不变的特点,可快速求解平面弯曲激波波后流场。其中,等气流角近似法适合模拟流线轨迹,等静压近似法适合求解波后流场参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气流角-等静压混合方法用于计算弯曲激波波后流场。和特征线法对比,等气流角-等静压混合法计算得到的流场基本特征与特征线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在来流马赫数Ma=6和Ma=4情况下误差分别仅为0.5%和0.15%,证实了该方法在求解二维平面弯曲激波流场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8.
民用飞机后机身与垂尾的连接,担负着将垂尾的载荷传递到机身上的重任,是民用飞机设计中的一个关键连接。该连接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传力路径、工艺性、损伤容限、维修性、重量、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对成熟机型和在研机型的对接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三种主要连接方案,通过对比给出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能够为我国民用飞机后机身与垂尾的连接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9.
多次起动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存在"热泵"起动故障,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再次起动时,泵部件的温度过高引起推进剂气化,导致推进剂增压泵不能够正常建压。因此提出一种"热泵"起动故障的解决方案:在发动机系统上增设排空系统和排放系统,降低泵部件的温度及泵腔的含气率;在涡轮和泵之间增加隔热结构,减少它们之间的热量传递;对发动机再次起动的时序进行调整。该方案结合某型多次起动泵压式上面级发动机试验验证,"热泵"起动故障圆满解决。最后通过对不同试验结果和高空环境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能够提高发动机再次起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0.
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 《宇航学报》2004,25(4):389-392,407
当前卫星通常都由一个中心刚体和其他挠性附件构成,每个挠性附件都与中心刚体直接相连,组成了一个簇状的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挠性附件的数目的不同,卫星系统的拓扑构型也将有所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在展开过程的不同阶段,卫星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构型。本文利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单向递推组集方法,提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以推导具有不同拓扑构型的簇状卫星的姿态控制方程,得出了姿态控制方程的系数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