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7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670篇
航空   3139篇
航天技术   1001篇
综合类   563篇
航天   163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W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nitric oxide emission under combustion of the near-stoichiometric mixtures with and without water feed. We revealed the advantage of the method of fuel-water-air mixture combustion over that of the leaned mixture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152.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ng 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onstruction appearing during spacecraft docking and undocking are described.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low-frequency MAMS accelerometer. Several intervals of measurements performed in 2005 and 2006 were chosen to be studied. For chosen intervals, only the data interv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cess of free attenuation of the oscillations construction elements were analyzed.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of elastic oscillations of the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m are fou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various docking ports (nodes) is carried out. The described study is performed as a part of the technical experiment “The ISS Environment” carried out onboard the s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ssian program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53.
The paper adduces the relators for algebraic operations on graphs using the numeric codes of the graphs. The special algebra of codes has been devis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graph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levance of numeric coding of graph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umeration, systematization, and compact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s of flow distribution and conversion of rocket and space technology and for conducting the modeling transformations of given syst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ud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54.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机翼展弦比大、柔性较强,飞行过程中极易受到阵风的影响。文章以几何精确本征理论建立结构模型,耦合 Pitt-Peters动力入流理论建立柔性机翼非线性气弹模型,研究了柔性机翼阵风响应以及翼尖被动阵风减缓效应。采用空间 -时间平行的有限元离散方法,将气弹方程转化为一阶微分代数方程,Newton-Raphson和 Generalized-α算法分别用于静态变形和动态响应的求解,通过算例研究了离散阵风载荷下柔性机翼的阵风响应,结果表明翼尖被动阵风减缓装置对机翼变形有明显的减缓效果。  相似文献   
155.
采用高精度卫星导航速度、位置信息以及星敏感器提供的姿态信息设计十表冗余捷联惯组的标定模型,包含陀螺和加速度计的零次项和标度因数,对卫星和星敏感器辅助的冗余激光陀螺捷联惯组进行实时在轨标定.利用标准Kalman滤波和Sage-Husa自适应滤波作为估计算法,对十表冗余捷联惯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参数标定精度均在7%以内,是一种实时的在轨标定方法,满足误差补偿要求.冗余惯组在轨标定方法为航天器高精度定姿和定轨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6.
157.
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中热裂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8.
陈苏宇  江涛  常雨  胡守超  李强  张扣立 《航空学报》2020,41(12):124098-124098
为研究高超声钝头体边界层转捩以及头部钝度对转捩的影响,在FD-14和FD-14A两座激波风洞中开展了热流、压力扰动和高速纹影显示等综合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转捩雷诺数关于钝度雷诺数的变化显示出转捩反转的趋势。压力扰动的功率谱密度(PSD)分析结果以流向离散分布云图形式显示,边界层高速纹影图像显示了第二模态波的发展、湍流的生成和熵层对边界层结构的显著影响。大头部钝度带来的强熵梯度熵层流动对边界层压力扰动频谱特性和流动结构影响显著,在转捩反转机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马赫数对转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9.
以某低、高速风洞为平台,设计搭建了“蚌式”进气道附面层扫除特性测量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流量系数和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鼓包表面附面层扫除特性的风洞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对比分析同型号的飞行试验结果,研究了“蚌式”进气道鼓包表面附面层扫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下,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大,鼓包表面附面层的扫除能力逐渐减弱;在亚声速工况的绝大多数流量范围内,鼓包表面压力系数沿鼓包中心线对称分布、压力梯度变化明显,且在不同截面沿主流方向具有增大的特征,鼓包构型对附面层扫除效果较强;超声速工况下具有明显附面层扫除能力的流量范围明显小于亚声速工况,进气道唇口形成的弓形激波是影响鼓包表面不同位置压力梯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决定着附面层扫除特性。在接近来流马赫数18及以上飞行工况下,附面层的扫除能力减弱,附面层分离加强,进而会造成较大的进气压力损失和畸变。  相似文献   
160.
吴佩佩  晏涛  马赛强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56-2063
采用三维耦合传热方法对发动机唇口电热防冰系统进行了多状态下的性能仿真,获得了唇口表面平衡温度及动态温升响应时间,以此评估防冰系统性能,并通过与冰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对仿真过程进行了修正。研究表明:唇口表面加热区平衡温度均高于273.15 K,温升响应时间小于60 s,满足防冰需要,较为严酷的防冰状态点主要为飞行速度较大、环境温度较低的状态点;修正唇口材料导热系数后,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能有效指导工程研制,对提高防除冰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