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8篇
  免费   910篇
  国内免费   459篇
航空   2091篇
航天技术   463篇
综合类   352篇
航天   101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41.
宋斌  颜根廷  李波  郑鹏飞 《上海航天》2014,31(2):1-7,36
针对存在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挠性航天器,提出了一类新颖的基于自抗扰技术的控制方案,实现无姿态角速度反馈的航天器对目标高精度姿态指向控制。对目标相对姿态指向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引入一光滑连续秦函数,构造三阶扩张观测器,观测系统姿态角速度和总扰动,并利用其实现动态补偿线性化及扰动抑制。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作为执行机构常存在的奇异,引入零空间空转指令设计了一类奇异避免操纵律。将控制系统方案用于某挠性航天器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2.
BOOST变换器恒功率负载时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恒功率负载时双闭环控制的BOOST变换器为例,基于相平面法,分析了变换器开环运行模式下的稳定性问题;基于平均大信号模型,分析了变换器过载运行模式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表明,恒功率负载时,变换器开环运行可能’自激振荡,并给出判别是否产生自激振荡的方法,说明小滤波电感和大滤波电容有利于避免自激振荡,从而为变换器主电路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过载运行时,变换器最终进入开环运行模式,稳定性能与开环运行模式下相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3.
一种新的高频输出零电压开关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高频交流配电系统的移相全桥逆变器。新的主电路在变压器副边输出端加入谐振式滤波器。该逆变器具有以下优点:(1)输出高频恒压正弦波,THD小;(2)能从空载到阻性满载范围内实现主功率管零电压开关;(3)更低的电磁干扰。本文阐述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超前和滞后开关管的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比较了提出的谐振式滤波器与传统的谐振式滤波器的不同点,给出了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台输出150V/120kHz/2200VA的实验样机验证了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证明了该拓扑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4.
为了改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的耐磨性能,尤其是保证在使用环境温度升高情况下铝合金的正常使用。本文在机械球磨涂层与基体之间扩散层形成原理的基础之上,设计三维立体状扩散层来增大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性能;采用融合机械球磨、激光织构微孔和电沉积3种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贯穿式复合涂层,对复合涂层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Ni涂层完全覆盖了机械球磨涂层的织构表面,经过热处理后机械球磨涂层和电沉积涂层显微硬度分别约为285和165 HV,并且铝合金基体、机械球磨涂层和电沉积涂层3者界面处形成了三维立体结构扩散层。铝合金在室温情况下摩擦学性能表现正常,但在300℃下出现失效现象。针对4种复合涂层,室温下N150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约为0.7);300℃下N100、N150、N200复合涂层摩擦因数约为0.5。两种温度环境下4种样品的磨损率分布在(0.9~1.6)×10-3mm3/(N·m),N100和N150复合涂层性能表现略好。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贯穿式复合涂层在室温和300℃环境下有效的保护了铝合金基体,拓宽了铝合金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45.
航天主结构复合材料及其软模辅助RTM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研究作了简要评述,重点介绍了采用软模辅助RTM工艺成型聚合物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46.
文章叙述了某大型薄壁锥形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和机械加工过程,简要介绍了工艺装备的设计思想及实现,并总结了加工此类零件的加工经验。  相似文献   
947.
陀螺仪随机漂移的测量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提高惯导系统的精度,对影响陀螺仪精度的重要误差源——陀螺仪随机漂移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方位力矩反馈法测量陀螺仪的随机漂移,并用平稳时间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48.
重构双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arkov过程,分别建立了容错双机系统和重构双机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着重研究了重构双机系统的重组时间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构双机系统的可靠性优于容错双机系统;在一般情况下(δ>1),可以忽略重组时间对双机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从而可以简化重构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949.
装药燃烧增压过程中脱粘扩展条件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在高增压燃烧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绝热层界面脱粘进一步扩展的诱导因素,获得了脱粘传播速度与燃烧室点火压强梯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及临界压强梯度,提出了三种脱粘扩展模式。研究表明,当脱粘槽较窄并且点火增压梯度较大时,脱粘前沿扩展较快。  相似文献   
950.
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004 3 mm/s和0.001 4 g/s。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微观形貌和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基体氧化流失、C纤维的氧化以及气流冲刷为主;在过渡区域,烧蚀是以SiC基体的氧化和气流冲刷为主;烧蚀边缘则以SiC基体的热氧化为主。C/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