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67篇 |
航天技术 | 119篇 |
综合类 | 110篇 |
航天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01.
702.
对在不锈钢基体上用离子束混合技术沉积的C-SiC涂层,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及傅氏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I-IR)的分析。研究了不锈钢基体涂覆H+辐照前后的氢浓度分布以及H^ 辐照前后涂层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峰的变化,对SiC涂层阻氢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3.
为保证运载火箭舱段钻铆过程质量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开展了机器人自动钻铆技术在卫星整流罩应用技术研究。针对机器人自动钻铆设备,通过阐述结构组成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开展钻孔和铆接等工艺研究为手段,实现了某运载火箭Φ3 800 mm卫星整流罩的试制。结果表明,采用主轴转速12 000 r/min,进给速度500 mm/min时,能有效控制钻孔出口毛刺高度;通过控制插钉深度、扭矩、悬停时间等工艺参数,可提高铆钉送钉成功率;试制产品加工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机器人自动钻铆技术在运载火箭舱体研制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04.
GNSS共视时间传递已成为远程高精度时间同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服务于亚太地区,基于北斗共视进行高精度时间传递已成为我国时频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导航系统定位精度,需降低或消除导航定位过程中的各类误差,其中电离层为影响北斗共视的主要误差。研究了常用的几种电离层修正算法,利用2014年7月份的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电离层模型对北斗共视钟差的精度影响,给出了残差标准差和稳定度值。分析结果表明:经各种电离层修正后,钟差精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双频电离层修正最优,比VTEC格网模型和Klobuchar模型分别提高22%和30%。对于不同星座,GEO卫星计算的钟差修正后精度明显优于MEO、IGSO卫星。 相似文献
705.
706.
707.
空天飞行器高动态、长航时的运动特性可能导致一体化安装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中星敏感器与惯导间产生安装误差角。设计了一种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动态辨识方法,建立了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模型,设计了基于天文角度观测的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动态辨识方案,分析了不同机动飞行方式下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的可观测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辨识方法能够在飞行器机动过程中快速地对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进行在线标定,对安装误差角的标定值可以达到实际误差值的8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708.
为消除常规利用正侧视SAR图像辅助导航信息对惯性误差进行修正时的滞后影响,结合前斜视SAR成像工作特性,本文分析提出了新的准实时性组合导航滤波方案和算法,以解决SAR/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量测滞后影响;本文分析了前斜视SAR成像辅助导航系统工作特点,分析了SAR量测输出模型;建立了准实时性前斜视INS/SAR组合导航滤波算法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组合导航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惯性/SAR组合方案和算法,可以有效克服成规正侧视SAR辅助匹配输出滞后的影响,有效满足组合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09.
710.
应用相轨迹、功率谱等方法,证实了一类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存在混沌现象,分析了产生混沌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不同条件下的混沌图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