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1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28篇 |
航天技术 | 153篇 |
综合类 | 109篇 |
航天 | 3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41.
一种基于引射效应的流体推力矢量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推力矢量是一种利用流动控制技术实现推力转向的方法,针对现有二次流动控制推力矢量方案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引射方式的新型流体推力矢量技术,该技术在喷管套管内利用引射作用产生低压区使主流方向偏转,实现推力转向。并且可以通过限制流量的方法调节主喷流对单侧套管的抽吸程度,使得在喷管套管内产生不同的横向压力梯度,达到了矢量化控制推力转向的目的。运用这一概念设计了矩形矢量喷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喷管的推力转向效果,探讨了该矢量喷管内喷流转向形成的流动机理,从推力损失、转向效率上对喷管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矢量喷管的最大推力转向角度达到24°,对应喷流附壁状态,在喷流附壁之前可以矢量控制的推力转向角为0°~13°,推力损失在1.5%~7.0%之间变化。最后根据该计算外形以1∶10比例加工了矢量喷管,运用高压气源进行了尾喷流偏转试验。试验表明该矢量喷管在设计状态能够实现射流矢量偏转,从原理上验证了该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2.
肖君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6-18
介绍了项目工作分解的概念,以及航空领域的应用情况。针对MA700飞机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43.
为有效降低飞行器高温部位表面的红外发射率,以改性有机硅为黏结剂体系、金属铝粉为主要填料,制备了在8~14μm波段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涂层。在50~40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涂层的耐热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TGA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光泽度和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在300℃以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长期使用,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与温度成反比,光泽度与温度成正比;当环境温度高于300℃,涂层开始发生热降解现象,光泽度降低,涂层的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44.
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成绩和学习状况的分析、调查以及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强调了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心理优势的必要性,并详细地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45.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 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 结果表明, 日全食期间, 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 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min; 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 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 30.53°N) 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 其平均下降量最大, 达到4.58TECU. 相似文献
846.
847.
848.
综合化飞机环境监视系统研究及其数字仿真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技术日益成为飞机航电系统开发的主流构型。基于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对飞机环境监视系统(AESS)的定义,分析了AESS的发展过程及技术趋势,以空客A380、Boeing787飞机的AESS为例进行现状分析,依据ARINC768规范开展了综合飞机环境监视系统(IAESS)方案及架构设计,实现了由综合飞机环境监视系统处理单元(IAESSPU)对T3CAS(TCAS、TAWS和ATCRBS)和WXR数据综合与处理的统一,开展了基于高级体系结构(HLA)的IAESS数字仿真系统设计、测试用例和性能分析,验证了IAESS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总量等优点,未来IAESS发展也将进一步使得系统具备多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849.
现代超临界翼型设计及其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了现代超临界翼型的设计研究,对现役飞机的压力分布形态进行了分析,针对现役飞机在巡航状态和阻力发散点的压力分布进行对比,提取了现役飞机超临界剖面设计的要点。采用类函数/型函数变换(CST)参数化方法、基于二阶震荡及自然选择的随机权重混合粒子群算法(RwSecSelPSO)、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Kriging代理模型结合定期望值型的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设计系统。针对提高阻力发散马赫数和降低巡航低头力矩的设计指标,利用优化设计系统通过调整目标期望值设计了一系列满足设计指标但阻力发散马赫数不同的超临界翼型,并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性的翼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提高阻力发散马赫数和低速失速特性的设计方法,指出了在阻力发散点形成平顶形压力分布的超临界翼型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对设计的超临界翼型进行了高、低速风洞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结果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提出的低速改进方案有效,层流对超临界翼型失速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