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328篇
航空   1331篇
航天技术   377篇
综合类   241篇
航天   5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丁羟弹性体的交联密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丁羟弹性体交联密度的表征参数、实验方法及其在丁羟推进剂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小卫星磁测自主导航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左文辑  宋福香 《宇航学报》2000,21(2):100-104
本文提出了使用磁测方法实现近地微小卫星自主导航的方法,利用实时地磁场测量数据与根据IGRF计算出的地磁声数据之差作为新息量,使用推广Kalman滤波算法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给出了三种导航滤波算法。并使用模拟数据和MAGSTA卫星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正确理解依赖于一系列语言的和语言外的因素,论文即是对这些因素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空间遥控作业系统的自适应无源控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遥控作业系统是实现空间危险环境中作业的有力手段。由于空间工作站和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讯时延,造成了遥控作业系统的不稳定和操作性能的降低。本文利用二端口网络理论,提出了可定量评价系统操作性能的指标函数,并导出操作性能最优(临场感状态)的无源控制算法,同时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出参数自调节的自适应无源控制器的结构。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无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氨电弧喷射推力器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证实氨电弧喷射推力器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数值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建立了高真空实验系统、先进的小推力测量系统和恒定电流控制系统,在数值研究中采用二阶精度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差分格式(NND格式)数值求解耦合电磁源项的扩展N-S方程组。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结构尺寸的推力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性能,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推力器的流场结构,预计了其推力、比冲和推进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氨电弧喷射推力器工作性能良好,能够担负一定的空间应用任务。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动力吸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环境试验是考验航天器中各分机力学品质的重要试验,分机适应力学环境的能力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目前分机的力学环境条件往往是在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后,以分机安装处界面的加速度包络曲线给出的。然而一般来说,分机振动试验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与分机实际工作状态的边界条件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就是在振动试验过程中分机通过试验转接托架与振动台面相连,实际工作状态是分机安装在安装件(卫星各舱板)上。由于试验转接托架与安装件的动力学特性不一样,根据多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动力吸振原理,可以推出试验状态分机在固有频率处存在过试验现象。为了减少过试验对分机带来的危害,新的试验方法研究(加速度响应限幅控制、阻抗特性模拟法、限力技术等)已成为国内外航天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文章详细阐述了振动试验中动力吸振的机理及过试验产生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启动过程的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寒松 《上海航天》1998,15(2):23-27
应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大量发动机试车数据和长征火箭各型号飞行遥测数据等的分析、统计基础上,建立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计算结果与各型号的飞行遥测相一致,大大减少了理论计算的误差,提高了增压计算的精确度,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声重波激发的Spread-F扰动的非线性制约方程的拓扑特性进行了定性讨论和数值计算.研究了Spread-F的混沌特征及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声重波在不同条件时对Spread-F的激发作用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tudies 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space radiation, space motion sickn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brain-function, the car diovascular, endocrine hormones, immunity, skeletal and muscle systems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gravity medicine and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to space deconditioning,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20.
KuaFu Mission     
The KuaFu mission-Space Storms, Aurora and Space Weather Explorer-is an "L1+Polar" triple satellite project composed of three spacecraft: KuaFu-A will be located at L1 and have instruments to observe solar EUV and FUV emissions, and white-ligh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to measure radio waves, the local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and high-energy particles. KuaFuB1 and KuaFu- B2 will bein polar orbits chosen to facilitate continuous 24 hours a day observation of the north polar Aurora Oval. The KuaFu mission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complete chain of disturbances from the solar atmosphere to geospace, including solar flares, CMEs, interplanetary clouds, shock waves, and their geo-effects, such as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 and magnetic storms, and auroral activities. The mission may start at the next solar maximum (launch in about 2012), and with an initial mission lifetime of two to three years. KuaFu data will be used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space weather phenomena, and will be used for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purposes. The overall mission design, instrument complement, and incorporation of recent technologies will target new fundamental science,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space weather, and raise the standard of end-to-end monitoring of the Sun-Earth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