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0篇 |
免费 | 419篇 |
国内免费 | 37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87篇 |
航天技术 | 662篇 |
综合类 | 455篇 |
航天 | 5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372.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level geometric calibration method for the permanent magnet (PM) spherical actuator to improve its motion control accuracy. The proposed actuator is com- posed of a stator with circumferential coils and a rotor with multiple PM poles. Due to the assembly and fabrication errors, the real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actuator will deviate from their design values. He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ch errors is critical for the motion control tasks. A two-level geometric calibr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such errors. In the first level, the calibratio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form of the kinematic equation, which is to identify the geometric errors in the spherical joint. In the second level, the calibratio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form of torque formula, which is to calibrat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magnetization axes of PM poles and coils axes. To demonstrate the robustness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calibration algorithm,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two-level calibr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mpensat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 errors and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pherical actuator. 相似文献
373.
SMARC变形控制及神经网络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材料层板中偏离中性层的位置铺设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然后通电加热镍钛丝,使其在形状回复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回复力,从而使层板结构发生弯曲变形.由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非线性以及合成的智能材料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形状变化规律都非常复杂,尝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以可控参量(电流强度)为输入变量、易测参量(稳态挠度)为输出变量的模型,所建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符合得较好,相对误差小于9%. 相似文献
374.
低轨卫星移动系统的点波束确定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星座空间几何基础,以及卫星对地面的覆盖情况以及点波束的形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地面终端确定所在点波束的仿真算法;并以典型的低轨卫星移动系统Globalstar为仿真背景,仿真得出了与实际系统参数接近的结果,验证了算法。 相似文献
375.
重点研究挠性空间结构的H∞辨识,研究表明:依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空间,对系统的未知动力学参数估计和对高维数截断的适当操作,将导致适合于控制的低维数学模型。模型维数确定时,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距离在H∞范数的意义下几乎为最小,模型维数足够大时,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距离可任意小,这是文下间提出了挠性空间结构H∞辨识的基本思想,为此,以带挠性梁的卫星系统为背景,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引入了挠性系统H∞ 相似文献
376.
C. S. Wu 《Space Science Reviews》1985,41(3-4):215-298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y of the kinetic (cyclotron an synchroton) maser instabilities. The subject has been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by many authors, who have been incited by the research of the auroral kilometric radiation and other applications. The maser mechanism is appealing because it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and can lead to direct amplification of radiation. Two types of electr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o far. These are the loss-cone and hollow-beam distributions which may exist pervasively in many regions within and beyond the solar system. It is likely that the maser instabilities can have many potentiall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to numerous radio emission processes observed in astrophys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377.
本文利用美国行星际监测卫星IMP-H和IMP-J同时在弓激波上游的极佳时机(1976年1月21日—22日)探测的结果, 比较了两个卫星同时测得的离子脉冲(E≥125keV/Q, Q≥1)的计数率和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在IMP-H比IMP-J离地球远的四个事件a—d中, a和b事件时, IMP-H上测得的计数率大于IMP-J上计数率, 各向异性从太阳指向地球;c事件时, IMP-J上计数率大于IMP-H上的测量值, 各向异性从太阳指向地球;d事件时, IMP-J上计数率大于IMP-H上的相应值, 各向异性改变方向, 从地球指向太阳.它们可以用太阳风中扇形边界样的磁场反转形态磁重联产生的高能粒子的假说来满意地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78.
基于特征模型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加逻辑微分自适应控制律组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针对参数未知、线性定常或慢时变的二阶不稳定对象,本文给出了在采样周期满足一定条件下,上述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其中包含对于时变参数变化范围和非线性阻尼系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79.
非线性气动模型结构确定是飞行器参数辨识中极其重要的问题。首先给出了非线性气动模型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以导弹纵向及侧向运动方程为例,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有控飞行器非线性气动模型结构确定中必然存在的共线性问题。频域分析过程清晰地表明在通常的试验情况下,m_z~α及m_z~(ω_z)是不可单独辨识的,从理论上解释了国内外一直不单独辨识它们的原因所在。指出原有的模型结构确定方法,如AIC准则,逐步回归等已不再适用于非线性气动模型结构的确定。同时对参数的可辨识性也作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80.
利用有限宽板边缘裂纹的Wu(吴学仁)-Carlsson解析权函数,结合无裂纹应力分布的Filon解析解,计算任意跨宽比(S/W)三点弯曲梁的高精度应力强度因子(SIF)和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基于解析权函数法给出的裂纹面幂函数分布应力下的SIF和CMOD解析表达式和表格数值,能够快速确定裂纹面在多项式应力作用下的SIF和CMOD,所得结果与文献中使用完全不同的解法给出的数据高度一致。讨论了利用解析权函数法确定黏聚断裂韧度的问题,为任意跨宽比三点弯曲梁的断裂力学分析提供了高效和高精度的解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