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3篇
  免费   2314篇
  国内免费   2998篇
航空   8767篇
航天技术   3916篇
综合类   2417篇
航天   45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13篇
  2011年   962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996篇
  2007年   894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776篇
  1998年   688篇
  1997年   536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388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412篇
  1990年   343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5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章伯定 《飞行力学》1995,13(3):75-83
在试飞中的了解决平尾下洗有无法测定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测定基本铰链力矩系数的方法-外推截矩法,并概述了铰链力矩系数及其导数的测量方法,简单介绍了下洗角,基本铰链力矩系数和最大铰链力矩的理论估算方法及几个有关参数的修正问题,还讨论了所测数据的精度以及由于最大铰链力矩数值可能引起的飞行限制。  相似文献   
922.
弧齿锥齿轮波动共振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弹性理论和波动理论, 推出旋转盘形弧齿锥齿轮波动响应的模态解, 重点讨论了啮合力F对齿轮波动共振的影响。给出了弧齿锥齿轮波动共振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3.
应用k-ε紊流模型及非交错网格SIMPLE方法, 求解了三维时均N-S方程。对一三元离心式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相符较好。本文的数值分析能够反映出三元离心叶轮内部的实际流动情况, 特别是在叶轮出口附近射流-尾流这一特殊现象的形式。   相似文献   
924.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金属素灯作为加热热源切削GH135等难加工材料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改善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辐射能量传递的分析及有效的能量公式。同时指出该方法投产少,使用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本文研究了扁平轴变速回转时的振动稳定性问题,建立振动微分方程,讨论了横向振动时,轴的扁平性,角速度变化等对不稳定振动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6.
王略  章仲安 《航空学报》1995,16(6):692-695
 在鸭式布局的基础上 ,对飞行器各部件及部件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外形隐身设计。对初步形成的鸭翼 -翼身融合体改变机身头部形状和立尾配置等进行 RCS优化。给出了飞行器各种状态下的 RCS平均值和迎头± 45°区内的 RCS值。测试结果表明 ,尖头机身、 30°双立尾 (立尾与垂直平面成± 30°角 )的鸭翼 -翼身融合体的 RCS值最小。对 RCS优化后的外形 ,风洞测力试验表明其气动性能也较好 (最大升阻比达到 8,失速迎角超过 2 6°)  相似文献   
927.
刘林  张蓉  甄宝林 《航空学报》1995,16(3):60-63
选用IN738LC镍基高温合金,研究了向熔体中加入碳化物、氮化物、硼及金属间化合物对合金冷凝后的晶粒尺寸、枝晶组织和初生碳化物形态等凝固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金属间化合物并控制合金液的均匀化处理过程可显著细化晶粒,并且对合金的结晶特性及凝固组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28.
本文给出M_∞=7.8和6.72,Re=3.5×10 ̄7/m和5.4×10 ̄7/m气流绕迎角为20°、30°和35°尖前缘翼运动时,平板锥型干扰区的壁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1)平板锥型干扰区的特征几何尺度与无粘激波角β_0和翼迎角α相关,而壁面压力和热流率的峰值与法向马赫数M_n相关。(2)翼面压力和热流率分布由于受拐角涡影响,前者在翼根部呈波谷状,而后者呈波峰状,影响尺度与翼前缘处来流边界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929.
The basic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he long-term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by the solar wind have been known for many years. However our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heliosphere, which determines which processes ar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modulation, and of the variation of this structure with time and solar activity level is still incomplete. Study of the modulation provides a tool for probing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the heliosphere. While the Pioneer and Voyager spacecraft are surveying the radial structure and extent of the heliosphere at modest heliographic latitudes, theUlysses mission is the first to undertake a nearly complete scan of the latitudinal structure of the modulated cosmic ray intensity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R<5.4 AU).Ulysses will reach latitudes of 80°S in September 1994 and 80°N in July 1995 during the approach to minimum activity in the 11 year solar cycle. We present a first report of measurements extending to latitudes of 52°S, which show surprisingly little latitudinal effect in the modulated intensities and suggest that at this time modulation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may be much more spherically symmetric than had generally been believed based upon models and previous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30.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that for latitudes above 40°S, the observed recurring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and anomalous nuclei occurs without the detection byUlysses of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and magnetic field recurring enhancements that have, heretofore at lower latitudes, defined 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s—i.e., the mechanism producing the recurring intensity variations >40°S appears to be located beyond the radial range ofUly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