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07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中冲击孔与多斜孔相对开孔位置变化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冲击孔与多斜孔偏距位置变化,两壁狭缝中冲击效果变化显著,多斜孔冷侧壁面冲击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发生相应变化。偏距位置的变化会使得冲击孔两侧多斜孔抽吸作用不对称,导致位置较近的多斜孔侧涡漩难以形成,削弱了换热效果。当多斜孔在冲击孔两侧对称分布时,总体换热效果较好;而非对称分布时,有利于局部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152.
在空间电推进的研发和规划中,推力的精确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电推进复杂程度和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其推力性能评价技术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该需求,介绍了当前空间电推进的推力测量方法及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案例。测力方式主要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其中直接测量主要包括天平式、扭转式、摆式,间接测量主要包括靶式和悬臂梁式。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测力方式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为开发者的测力系统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对测力过程中的系统设计、系统标定、系统响应、系统响应的测量以及计算推力五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关键问题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同时结合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推力测量的需求,为未来的研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3.
针对传统集群聚集算法在航天器集群规划应用中存在燃料消耗大、不均衡以及耗时过长等问题,提出了向心聚集的能量最优聚类避碰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集群相对运动方程与有限时间的能量最优模型,建立了自适应的向心聚集的能量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于耗时较长且碰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最优的聚类避碰算法,以模块间安全距离矢量作为避碰约束,将能量消耗作为聚类算法指标进行改进。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可以自适应选取集群聚类的中心,有效避免碰撞,减少集群聚集总能量的消耗以及模块间能量消耗的不均衡性,使得工质消耗达到全局最优,且耗时仅有常规遗传算法的万分之一。该算法为集群快速安全聚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4.
分别采用Lagrange网格和SPH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模拟鸟体进行风挡抗鸟撞性能对比分析,表明SPH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传统的Lagrange网格方法得出的结果以及试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为分析动力学大变形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可重构航天器模块超近距离对接场景下特征点消失问题,提出一种可见光/激光的高精度相对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可见光/激光组合对初始相对横滚角误差进行校零,完成粗校准环节;然后通过激光二维双镜反射法进行精确的相对位姿解算,获得高精度相对位姿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该方法在模块相对距离在100cm内可不依赖视觉特征点,实现±1.2mm和±0.03°的相对位姿测量精度,为模块航天器对接后续的超近距离高精度位姿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6.
一种电弧加热推进器推力测试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制作了采用悬臂梁结构的微小推力测试架。通过标定、真空测试、温漂检验和实测应用,证实其可用于电弧加热推进器推力性能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7.
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调度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智能交通系统(ITS, Intelligne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的各个子系统中,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车辆调度问题是APTS的关键.为了提高车辆调度的智能化,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的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方法,采用最小费用作为目标函数,考虑了车辆配置、时间、运营效率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因素,通过选择、交叉及变异等遗传操作,得到了最优的调度排序方案,并对2种交叉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利用GA解决车辆调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先进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8.
温度是民用飞机液压系统性能的重要表征参数之一,为有效实现液压系统温度监测,基于Kriging 模型和原子搜索算法(ASO),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搜索Kriging 模型(ASOKM)方法。首先,针对液压系统温度故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建立其故障逻辑图,明确影响液压系统温度的特征参数;然后,结合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论述了ASOKM 方法建模原理;最后,通过某型国产民用飞机液压系统温度监测分析,对所提出的ASOKM 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ASOKM 方法的训练平均绝对误差、监测平均绝对误差低于响应面(RSM)、Kriging、BP 神经网络(BP-ANN)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所提方法可以为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故障诊断、预测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9.
海底地形辅助导航技术可为智能水下机器人(AUV)的长时间水下作业提供有界精确导航结果,且无需声学基阵辅助。然而,地形辅助导航需要已知高精度先验海图,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解决海底地形未知条件下的海底地形辅助导航问题,提出了海底地形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利用水深预测手段和地形匹配方法进行帧间数据关联构建和闭环检测,并通过图优化技术进行海底地形同步定位与建图问题求解。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航行1h后,海底地形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的建图结果中所有测深点定位误差均值约为13m。  相似文献   
160.
在轨服务软体机器人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体机器人以其安全性高、功能多样、易于驱动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软体机器人应用于未来空间在轨服务任务的设想,首先从现有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空间机器人抓捕装置入手,分析了软体机器人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可行性与优势,然后以软体抓捕装置为例,介绍了软体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软体机器人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建议。最终目标是通过将软体机器人引入在轨服务任务,提升我国在轨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