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航空   780篇
航天技术   248篇
综合类   167篇
航天   4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阐述了用于空间大气成分探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国外发展状况,主要介绍了几种国外先进的高分辨率空间大气探测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应用范围和技术指标,比较了这几种设备的优缺点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2.
以一个现实的零件,表述了宏指令在变螺距螺旋加工中的运用,利用函数的合成,循环语句的运用,细致而详细地描述了程序编制的整个过程。对于复杂空间曲线,若能建立函数的关系,通过宏指令的运用,也能手动编制出简洁的复杂轨迹,且应用面广,程序段直观而清晰,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93.
汤平  李星 《航空学报》2019,40(2):522436-522436
插入式机翼下壁板对接具有双剪传力稳定、疲劳性能好的优点,但其结构中心线在对接区变化明显,会带来附加弯矩。为尽量减小对接区的附加弯矩,提出了在建立飞机骨架模型时即优化中央翼下翼面外形面相对外翼下翼面的位置方法。基于插入式机翼下壁板对接结构的特点,阐述了对接结构偏心的来源和附加弯矩的形成;针对某A型飞机的对接结构计算了偏心值,并利用力法对附加弯矩在对接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某A型飞机的对接结构为基础,建立了4组插入式下壁板对接结构的模型,每组模型的中央翼下翼面位置相对外翼的不同;分别用力法和有限元法对附加弯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中央翼下翼面外形面的相对位置达到减小对接区附加弯矩的目的。描述了另外两种下壁板对接形式的附加弯矩情况,并和插入式的进行了简单比较。最后,总结了为减小区域附加弯矩及其不利影响在对接结构设计上需要注意的点。  相似文献   
94.
9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对人类社会发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特点、功能基础上,讨论了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信息技术是一把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双刃剑.对此,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扬长避短,去芜取精.  相似文献   
96.
超跨音对转涡轮试验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跨音对转涡轮试验台由进气涡壳、轴流式试验段 ( 2个转子 )、排气涡壳、2个减速箱、2个电涡流测功器、燃烧加热器、滑油系统等组成。它可以允许轴流式涡轮高低压转子对转或同向旋转 ,对有或无导叶涡轮进行气动方面的研究工作。采用不接触测量 ,如 PIV激光测速等可视化测量手段 ,便于对级间流场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7.
高速再入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高速再入飞行器模型的快时变,强耦合,严重非线性的特点,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自动驾驶仪;同时采用最优制导律设计与理想速度曲线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能同时保证末端制导精度及速度方向、大小的制导律。最后,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 :设计的制导律及控制方案是合理、有效的,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8.
旋流燃烧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先键  谈浩元  崔玮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35-136,199
一、设备及试件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旋流加力室模型,其燃烧机理不同。模型Ⅰ(图1a)利用强旋流产生中心回流区来稳定火焰,组织燃烧;模型Ⅱ(图1b)根据离心力效应组织燃烧,值班稳定器产生稳定的外环火焰,热气流与中心旋转气流之间存在密度差,在离心力作用下火焰向中心传播,旋转的混气由中心向外运动,两者在相对运动中点燃新鲜混气。这种由相对运动产生的火焰传播速度是常规紊流火焰速度的4~5倍。试验在常  相似文献   
99.
张平  张训文  张群星  周生国 《推进技术》1989,10(2):52-56,76
本文指出了将固体推进剂药条燃烧器用于实验室燃烧诊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并评述了三十余年来药条燃烧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充压视窗药条燃烧器的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对这种燃烧器的初步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预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疲劳寿命估算的线性累积破坏率准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线性累积破坏率准则,其物理意义明确,简单明了。在对恒幅载荷疲劳寿命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求出对应的疲劳寿命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利用线性累积破坏率准则可估算出变幅载荷下结构的疲劳寿命。线性累积破坏率准则没有限定试验条件和疲劳寿命分布形式,因此对一般环境下和腐蚀环境下的疲劳均具适用性。利用两组疲劳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中值寿命附近预测寿命与实测寿命非常接近,精度较高、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