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7篇
  免费   9478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航空   18017篇
航天技术   1220篇
综合类   435篇
航天   214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1172篇
  2018年   1340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1316篇
  2015年   1252篇
  2014年   1132篇
  2013年   1123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011篇
  2010年   1037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提出了一个按降低轨迹灵敏度综合最优设计飞行控制系统的方法。它能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品质,同时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及非线性产生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和程序化,系统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32.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把计算机从传统的孤立应用推进到支持群体协同工作,从而产生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和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等新型应用。本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了基于Sametime电子会议协同研制工作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型号研制对电子会议系统的要求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仿真系统实现的基本技术思路,并从数据流处理的角度,阐述了仿真系统中部分仿真模型的实现方法,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测试结果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为雷达干扰及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字仿真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34.
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评定的主要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评定中的某些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向,如失效模式和故障判据的选用,复杂承载条件下的应用计算,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以及先进算法在可靠性评定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5.
随机脉位序列调制的脉冲多卜勒引信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型的噪声脉中多卜勒引信,即随机脉位序列调制的脉冲多卜勒引信,给出了其原理实现框图和随机脉位序更调制码的产生方案,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了它的抗干扰特性。分析表明,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同时不会出现距离速度模糊,是一种较佳的脉冲多卜勒引信。  相似文献   
36.
空间遥控作业机器人系统的内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萍  李歧强  耿陪陪 《宇航学报》2006,27(4):735-739
针对空间遥控作业机器人系统通讯时延严重破坏系统性能的问题,为力反馈遥作业系统建立了内模结构,对系统的透明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控制器设计结果。给出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兼顾系统在时延下的稳定性和透明性,而且可以实现主从机械手速度与力的动静态跟踪,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力觉临场感。借助于内模结构,以透明性为目标的控制器设计独立于稳定性来进行,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增强了控制的灵活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7.
于萍  张洪华 《宇航学报》2006,27(1):1-5,20
采用T-H方程作为椭圆轨道编队的动力学描述,推导了常值推力作用下的椭圆轨道编队的构形变化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选择控制量的作用时刻,可达到大量节约燃料的目的。结合该构形控制方法给出了燃料均衡与燃料最优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的仿真算例说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存在裂纹的情况,对运动激波在狭缝中绕射传播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清晰的流场变化图谱,从流场图中可分辨出激波在狭缝中的传播过程。对不同深宽比的狭缝进行研究,发现流场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在深宽比较小时狭缝内压力波振荡较小,当深宽比超过一定值时狭缝内的压力波产生剧烈振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很好地描述激波在狭缝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9.
基于RBF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建立了惯导系统(INS)初始对准的线性和非线性误差模型。分析了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RBF网代替初始对准中的卡尔曼滤波器的实现方法。通过仿真表明,用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对准,既可获得与卡尔曼滤波相同的对准精度,又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40.
Major X-33 flight hardware has been delivered, and assembly of the vehicle is well underway in anticipation of its flight test program commencing in the summer of 1999. Attention has now turned to the operational VentureStarTM, the first single-stage-to-orbit (SSTO)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Activities are grouped under two broad categories: (1) vehicle development and (2) market/business planning, each of which is discussed. The mission concept is presented for direct payload delivery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nd to low Earth orbit, as well as payload delivery with an upper stage to 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 (GTO) and other high energy orbits. System requirements include flight segment and ground segment. Vehicle system sizing and design status is provided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X-33 traceability and lessons learn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the VentureStarTM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propellant tanks,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aerodynamics, subsystems, payload bay and propulsion. Developing a market driven low cost launch services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requires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ways of being able to forecast the evolution of the potential market. The challenge is balancing both the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assumptions of the market. This involves the need to provide a capability to meet market segments that in some cases are very speculativ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the financial community with a credible revenue stream. Furthermore, the market derived requirements need to be assessed so as not to impose unnecessary requirements on the vehicle design that add unreasonable co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yet provides the right capabilities for new markets that could be triggered by dramatically lower space transportation p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