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599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2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的排布方式对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空气自然对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遇冷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并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下沉,其运动形式由变形运动逐渐过渡到旋转运动。在舱内顶部布置TECs更有利于流场的发展,但空气下沉到冷却舱底部时易产生振荡解,出现分岔流和二次流,流动进入混沌状态。通过6种设计案例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具有最小的温度不均匀系数和最低的平均空气温度的最佳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舱内TEC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962.
早些时候,时任中国一航总经理的林左鸣同志指出:“要把科技期刊《航空发动机》做大做强,打造成集团化精品期刊。”这充分反映出林总和原中国一航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963.
王超  张悦  谭慧俊  陈亮  汪昆  李超 《推进技术》2022,43(7):131-140
针对组合动力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存在的流道间干扰现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典型内并联型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高/低速流道间的干扰特性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当低速流道结尾激波位于低速流道内部时,高速流道节流至一定程度都将对低速流道形成干扰。该干扰现象出现后,高/低速流道的流动耦合,两流道的流量分配也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导致了进气道流场的失稳。仅当β/α=0.25时,高/低速流道间的干扰造成了进气道流场的失稳且失稳后的振荡流场会先后出现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时期的振荡流场的振幅较大但频率较低,约为335Hz;后一时期的振荡流场的振幅较小但频率较高,约为880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