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493篇
航空   2474篇
航天技术   644篇
综合类   372篇
航天   9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冉霜叶  张鹏  饶宇 《推进技术》2022,43(5):228-238
为强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传热性能,针对带有微小V肋-凹陷涡高效复合冷却结构矩形通道,采用Abe Kondoh Nagano (AKN) 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肋高与凹陷深度组合对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凹陷深度一定,复合结构的强化换热效果随肋高增加而增加,3mm肋高复合结构的传热相比纯凹陷提高了87.1%;当肋高一定,传热随凹陷深度增加先增强后基本保持不变,6mm深凹陷复合结构相比纯V肋提高了52.8%。通过在凹陷上游布置V肋,增强了越过V肋冲入凹陷内流体的湍动能,从而使凹陷前部回流区减小;同时来自微小V肋的涡流与凹陷内部的涡流相互作用,增强了整个流场的动量和热量输运,使通道换热均匀,并相较纯凹陷或纯V肋结构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12.
燃烧室点火可靠性关系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而点火位置对点火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点火位置位于回流区边缘中游的点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态流场和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并与实验结果对比,从而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的火焰传播过程。结果表明,点火初始时刻,在流场的作用下,火核首先在燃油浓度较高的周向进行传播,同时在流场的作用下沿轴向向燃烧室下游传播,最终在回流区的作用下运动至燃烧室头部。当点火位置位于回流区中上游时,点火成功的关键是火焰传播到靠近头部燃油浓度较高的区域,而点火位置位于回流区下游时,其点火成功的关键是火焰传播到燃烧室中心位置并具有较高的能量。最佳点火位置位于回流区边缘的中游位置。  相似文献   
913.
针对航空发动机磁轴承转子系统在高速运行时的振动问题,通过分析转子自身不平衡引起的同频振动、电机干扰产生 的倍频振动、结构模态振动等多种振动,设计了一种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滤波器加入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对同频、倍 频振动进行滤波处理,并且能在模态频率处切换至自适应同频信号放大器抑制模态振动。通过采用波特图、定频点分析、数值仿 真等方法,证明了滤波器能有效地完成对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自适应频率跟踪振动抑制和模态振动抑制;根据FPGA的硬件架构特 点,采用一种3级量化策略的符号类LMS算法,构建了基于FPGA的实时自适应滤波器模块,并进行了自适应振动抑制试验。结果 表明:基于FPGA的自适应滤波器对特定频率成分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14.
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流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VD有限体积格式数值模拟了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注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采用四步Rung-Kutta时间推进多步法及“冻结粘性”技术,加速了迭代收敛,节省了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915.
连续均匀气流中单液滴破碎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均匀气流中单液滴变形、破碎特性,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液滴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测量。试验设计工况下所得结果表明: (1)冷态气流中,液滴变形速率随[We]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We]数在15~40液滴变形速率在0.2m/s~0.8m/s变化,[We]数在45~60液滴变形速率在0.6m/s~1.4m/s变化;(2)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冷态气流中,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变形速率的影响能力弱于初始气/液相对速度,[We]数在15~4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0.71,[We]数在45~6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43,0.657;(3)液滴的初始直径增加使得液滴发生破碎的临界[We]数增大;(4)液滴的破碎时间分别随气流流量、气流温度的增加呈负指数的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都随气流流量或气流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16.
采用本生灯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分别对高密度烃和航空煤油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燃油流量下当量比、预混燃气温度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与贫油点火、熄火极限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高密度烃的层流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表明:当量比为1.1时,高密度烃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值,而航空煤油在当量比为1时达到最大值,且在相同工况下高密度烃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最大值较小;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随混合气温度的增加而变大;燃油流量的改变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不大;相同工况下高密度烃的贫油点火、熄火极限比航空煤油的要大,且燃油流量在小于35ml/h区域内,贫油点火极限、熄火极限的当量比,都随燃油流量的变化都存在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917.
三坐标测量机是快速自动测量设备,其装夹工件环节产生的准备时间对测量效率的影响远比手动量仪大.因此在批量轮番生产方式下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测量准备时间,对提高产品检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压马达半球轴承成批轮番生产检测的任务特点,在分析检测流程、零件结构以及测量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孔系基础板及专用定位、支承、紧固件组成的半球轴承批量检测夹具,实现了工件离线快速装夹、缩短了测量准备时间.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8.
针对导航接收机抗干扰阵列天线在某些干扰来向存在抗干扰效果减弱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功率倒置算法的阵列信号处理模型,提出一种参考阵元可自适应调整的阵列天线抗干扰方法.以四阵元均匀圆阵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阵元固定的功率倒置算法,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部分干扰来向抗干扰效果减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9.
为了更好地实现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快速性和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单轴多位置往复旋转的对准方案.粗对准阶段采用一种抗晃动的粗对准算法以获得初始姿态;精对准阶段采用惯性系下的闭环Kalman滤波方法.仿真与实验均证实,该方案简单易行,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对准精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300s的初始对准,可使水平对准精度优于8″(RMS),方位对准精度优于33″(RMS).  相似文献   
920.
单液滴破碎流动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单液滴破碎内部流动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流场分布中的液滴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捕获.基于试验中获得的现象,分析了液滴环境流场结构对液滴变形、破碎过程的影响,对液滴破碎流动机理进行了相关验证,并对其做了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气流的作用强度及液滴内、外部液体的流动特性决定了液滴不同破碎模式的发生;在气流作用下,在液滴的外部,液体沿气流方向的前、后驻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中心截面极点处运动;而在液滴的内部,为了克服液滴沿气流方向被压缩、沿垂直于气流方向伸展,在阻碍液滴变形内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上、下2极点向液滴中心位置处运动,使得液滴仍然保持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