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5篇 |
航天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22篇 |
航天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铝合金平板上形成的超高速撞击(HVI)声发射(AE)信号S2模态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损伤模式之间的关系。以3 mm厚5A06铝合金平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不同撞击工况下的超高速撞击声发射信号,提取信号中的S2模态,并分析其幅值、能量、频谱等特征。结果表明,S2模态能量随传播距离呈指数衰减;分别随撞击弹丸直径和撞击速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且在弹丸直径与靶板厚度相近、临界撞击速度时最低。S2模态的中心频率随弹丸直径的增加而降低;随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向1500 kHz移动。S2模态小波包系数呈凹性的频域范围分别随撞击速度和弹丸直径的增大变窄。在此基础上,当靶板形成穿孔损伤时,可根据S2模态的中心频率推测弹丸的直径;在传播距离和弹丸直径已知的前提下,可根据S2模态小波包系数呈凹性的频域范围推测撞击速度。 相似文献
82.
以Eying动力学公式为基础,结合推进剂应力-应变关系公式,将应力应变因素引入动力学公式,推导出了应力和应变与动力学公式的关系,并利用定载荷试验和定应变试验验证了上述关系。研究表明在推进剂的老化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作用等效于降低了推进剂老化的表观活化能,从而加速推进剂的老化。应力对活化能作用系数γ的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和应变对加速推进剂老化、缩短推进剂寿命的作用是显著的。利用推导出的应力和应变与动力学公式的关系,可以使推进剂寿命预测的结果更接近于发动机中推进剂的实际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3.
84.
表面贴装元件手工拆卸和焊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表面贴装元件应用日益广泛,要掌握手工拆卸和焊接方法,除了能熟练使用焊接工具外,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拆卸和焊接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星箭力学环境的频谱特性研究对于力学试验环境条件设计非常重要。工程上通常基于冲击响应谱变换获得力学环境参数等效频谱,然而该方法受稳态放大系数Q取值的影响较大。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自适应优化核函数(STFT-AOK)融合技术的星箭力学环境等效频谱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STFT-AOK方法可在AOK准确定位频率成分和瞬态特征时频区域的基础上,结合STFT的准确幅值,构造出频率分辨率高且幅值准确的时频分布,实现力学环境等效频谱的有效获取,适用于各种复杂瞬态星箭力学环境参数的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86.
件号在民用飞机中属于构型管理范畴,必须是简洁的、独一无二的、易于理解的。好的件号规则不仅仅将大幅度降低独立工程项目中构型管理难度,还可以通过件号实现对产品的追溯,清晰地体现出公司产品谱系演变规则。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公司设备件号管理规则,提炼总结出针对不同ATA章节,不同类型系统设备件号规则需关注的因素,ATA44客舱系统及ATA46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紧密,应针对不同分系统、不同应用场景、驻留软件更新等方面考虑产品的型谱化发展及不同层级件号的命名问题。结合在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典型研发流程中工程实际可能遇见的问题,给出了民用航电系统设备研发全生命周期中顶层图、设备铭牌、环境鉴定试验、首飞构型件号管理建议及需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87.
88.
89.
针对大型相控阵雷达外场相位校正受风影响无法保证校正精度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外场高精度相位分级校正方法。采用激光标定法测量标校源风载条件下的晃动曲线和最大晃动速度,根据雷达工作频段及校正精度要求,计算出标校源最大晃动速度条件下的最小保精度校正时间,以最小保精度校正时间作为分级子阵规模划分的依据,通过多级校正完成全阵外场校正。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5级风载条件下,X波段相位校正精度均方根小于5.8°,最大栅瓣电平降低了9 dB,达到模拟移相器可以实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0.
2219、2A14、2195铝合金是航天领域常用的三种结构材料,特别是2195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势在航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高温金相实时观测系统,在50 K/min加热速率下对强化态(固溶+时效)下的三种铝合金常温(约25℃)至软化温度(约600~660℃)下微观组织及相组成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实时观察。结果表明:强化态下的三种铝合金均在高于其固相线的温度下发生了熔化,高温金相视场中的初始熔化位置位于圆形相(含有Al、Cu元素)附近,而块状相(含有Al、Cu、Fe等元素)则最后发生熔化。重新凝固后材料显微硬度降低50%左右,表明基体中的增强相减少;先析α相中Cu含量降低,大部分Cu元素均富集于晶界上形成接近共晶成分的网状富Cu相;未溶块状相熔点较高,重新凝固后被推移到晶界。对三种铝合金分析对比结果表明,2195合金固液温度区间最小,高温下形成的网状富Cu液膜最容易被拉开,因此该材料热裂纹敏感性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