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航空   806篇
航天技术   412篇
综合类   180篇
航天   3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61.
Phase Equilibria in Nb-Si-Mo Ternary Alloys at 1 273 K and 2 073 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hase equilibrium in Nb-Si-Mo ternary alloys (〈37.5 at.% Si) at 1 273 K and 2 073 K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 partial isothermal section at 1 273 K, which contains four single-phase regions, five two-phase regions and two three-phase region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at 1 973 K. However,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2 073 K, the three-phase region of Nbss+ct-(Nb(Mo))sSi3+13-(Nb,Mo)sSi3 obviously moves towards the Nb-rich comer. This suggests that Nb-Si-Mo ternary alloys remain stable at least up to 1 973 K.  相似文献   
862.
局部加载等温成形为大型钛合金筋板类构件省力、高性能成形制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然而其成形过程复杂,材料参数、几何参数、工艺参数高度耦合作用,精确预测困难。有限元仿真为此类复杂成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摩擦模型和摩擦条件是数值模拟的重要边界条件之一,影响到预测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库伦摩擦模型、剪切摩擦模型、库伦-剪切摩擦模型、库伦-粘着摩擦模型以及摩擦大小对筋板类构件局部加载成形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剪切摩擦模型适用于局部加载成形过程的建模仿真;确定精确的摩擦条件可降低载荷预测误差15%以上;主动调控局部区域摩擦条件可改善局部加载成形过程的充填、减少缺陷。  相似文献   
863.
针对民用飞机防冰系统试飞,梳理了防冰系统试飞的要求和目的,提出了防冰系统测试改装方法、干空气条件及自然结冰条件试飞方法。针对自然结冰条件试飞,给出了结冰气象参数有效性判据,完成了自然结冰试飞风险评估。为防冰系统进行相关的试飞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64.
飞翼布局无人机保形非对称S弯进气道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乐  周洲  许晓平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682-2690
基于国产动力约束及隐身设计要求,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双发动机布局进行了保形S弯进气道设计,为进一步提高进气道性能,开展了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保形进气道风洞模型进行验证,然后结合参数化建模和网格自动生成技术进行CFD数值模拟,最后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代理模型及多岛遗传算法开展进气道优化设计.结果表明:①优化后进气道性能有所改善,尤其表现在4°迎角之后性能明显提升,Ma=0.6下4°迎角时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5.46%,畸变指数降低了38.7%;②优化后进气道截面积分布相比初始构型在前段更缓和而后段略微升高,中心线则在前1/3段与初始构型基本一致,之后曲率变化更加平缓;③保形进气道在出口截面具有较强的二次流,侧滑角对于此类进气道在小迎角下影响较小而大迎角时影响较大,设计时应关注大迎角时侧滑特性.   相似文献   
865.
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大量使用不仅给飞机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挑战,也给飞机的适航取证带来了诸多难题.从运输类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五个重点适航专用条件入手,对相关专用条件建立的原因、要求以及符合性验证的要点进行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未来国产复合材料飞机适航审定和进口复合材料航空器型号认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6.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主要科学目标为暗物质的搜寻、原初宇宙射线各成分能谱的精细测量以及伽玛射线巡天观测。HERD主要由一个五面灵敏的三维成像量能器和除底面之外全包络的硅径迹探测器构成。量能器包括约1万块硅酸钇镥(LYSO)晶体,实现入射粒子能量测量以及入射粒子种类的鉴别;硅径迹探测器由x-y方向正交排列的硅微条探测器组成,实现入射粒子方向、径迹的测量并测量入射粒子电荷。HERD的主要设计指标为:100Ge V以上能区的电子和伽玛射线探测能量分辨为1%,10 Ge V到1 Pe V能区的质子探测能量分辨为20%;200 Ge V时电子和弥散伽玛射线的有效几何因子大于3 m2sr,100 Te V时宇宙线核素的有效几何因子大于2 m2sr。量能器晶体创新性地采用波长位移光纤+ICCD读出方案,提高了在轨运行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7.
航空发动机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叶片丢失,除了会导致非包容性破坏外,还会产生动态载荷,从而可导致发动机的连接螺栓破坏,引发更大的故障。针对风扇试验件试验时因叶片丢失而引发的连接螺栓断裂故障,计算了单个风扇叶片丢失后转子支点处产生的动态载荷,分析了动态载荷作用下危险截面处螺栓的应力,并结合断口分析结果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研究成果可为航空发动机转子在叶片丢失情况下的强度设计提供极限载荷输入。  相似文献   
868.
自转旋翼机在前飞时螺旋桨滑流穿过桨盘平面,为研究螺旋桨滑流对自转旋翼的非定常气动干扰,基于RANS(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自转旋翼-螺旋桨气动干扰流场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低速情况下,孤立状态自转旋翼和组合状态自转旋翼非定常气动特性及流场特性,研究不同速度及螺旋桨位置对自转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螺旋桨滑流会影响自转旋翼在各方位角的升阻力特性,并引起自转旋翼尾迹在0°方位角附近发生畸变;相同升力下,来流速度越大旋翼后倾角越小,螺旋桨滑流对自转旋翼影响越小;增大螺旋桨与自转旋翼间距可以减弱螺旋桨滑流对自转旋翼的气动干扰。  相似文献   
869.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友  余安远  杨大伟  乐嘉陵 《航空学报》2018,39(10):122078-122078
在腹部进气的乘波前体/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中,为使进气道捕获截面和唇口型线的形状与飞行器前体激波较好匹配,提出一种基于前体激波形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计算乘波前体流场并提取前体激波形状;其次,将进气道捕获型线(ICC)投影在前体激波曲面上,得到可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唇口型线(IFCC);再次,给定进气道基本流场的中心体轴线位置,确定基本流场的入射激波形状;然后,给定基本流场的沿程压缩规律,应用特征线法确定进气道的基本流场;最后,将ICC顺来流方向投影至进气道入射激波曲面上,经流线追踪和黏性修正得到最终的进气道型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典型飞行器前体,在设计马赫数为7.0的条件下,应用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流量捕获系数达0.976,隔离段出口截面的马赫数、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3.17、38.9和0.487。  相似文献   
870.
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渗透率越来越高,其间歇性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电力弹簧(ES)作为一种新型电压控制装置,能有效抑制关键负载(CL)两端的电压波动。为了减小负载变化对ES调压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非关键负载(NCL)变动的电力弹簧自适应控制策略。介绍了ES的拓扑结构及限制运行条件的理论基础;根据αβ坐标系变化的方法检测母线电压暂降,确定是否将ES投入系统;参考电压计算模块计算出需要提供的补偿电压后,与实际值的误差输入到PI控制器中,经人工鱼群算法(AFSA)动态调整PI控制参数,在保证CL电压稳定基础上缓解NCL变化对ES调压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CL电压稳定基础上有效缓解不同工况下负载变化造成的电压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