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636篇
航天技术   120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2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作者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毫秒、微秒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以“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形式出现;当激励电压为12kV时,最大诱导速度约为3m/s;激励电压越大,“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强度越大;脉冲激励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要强于定常激励.该结论为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作用能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52.
为满足某飞机后机身风洞试验需求,研制了一种用金属波纹管密封测力天平的新型测力装置.利用密封原理,该装置的波纹管结构能有效地隔断风洞流场压力波动,使其内腔压力平衡,确保天平精确测量作用在飞机后机身上的气动载荷.通过对天平与波纹管系统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详尽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分析,该装置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天平地面校准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密封效果好,对天平测力干扰小,达到了预期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群众体育的现状及不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一论点,进而从国家政策和职能部门的角度以及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的"互动"角度指出发展"以人为本"群众体育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54.
直升机旋翼试验塔主拖动系统功率大、负载特性特殊,选择以中压变频交流调速系统作为主拖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本文针对旋翼负载特性,建立了基于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机型旋翼负载的起动特性及调速性能,论证了三电平中压变频调速方式用于直升机旋翼试验系统的可行性,为旋翼试验塔的研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5.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制备Ti-44.7Al-xLa-yCe(原子分数/%,下同)合金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不同La,Ce添加量对机械合金化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在TiAl基合金系统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La,Ce对TiAl基合金的细化作用非常明显,TiAl的强度开始随着稀土元素La的增加而增加,当La元素含量为0.5%时,达到峰值,然后强度随稀土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合金的强度却随添加Ce的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下降,同时添加稀土La的TiAl合金的强度远高于加稀土Ce的TiAl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956.
基于免疫粒子群算法的滑油屑末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本威  张赟  孙涛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639-1643
将人工免疫理论的克隆选择算法中的抗体克隆、变异和抑制策略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隆选择的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克服了基本粒子群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针对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影响其预测精度的问题,引入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了参数自适应优化的航空发动机滑油屑末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交叉验证试算法相比,基于免疫粒子群优化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参数的自动择优,并且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57.
李江  刘诗昌  刘洋  王伟  杨飒  杨昀 《推进技术》2013,34(9):1284-1289
为了探索常温来流条件下补燃室稳定燃烧的工作条件,设计并加工了一套专门用于研究掺混燃烧的试验装置,验证了模拟落压机构的效果,探索了只有简单掺混器状态下碳氢推进剂的二次燃烧特性。实验发现,只有简单掺混装置的情况,在比冲较优空燃比状态下未能实现二次燃烧,因此在发动机参数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比冲性能还要兼顾可燃条件;实验中采用的固体碳氢推进剂在直接掺混方式下稳定燃烧的空然比上限为4.4左右;简单掺混方式燃烧效率不理想,今后需要探索适合碳氢燃料的火焰稳定器和增强掺混燃烧方法。   相似文献   
958.
某型航空发动机用离心喷嘴燃油空间分布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用于燃油分布特性测量的试验装置及其校正方法,并验证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PLIF和平面激光散射(PLS)方法的燃油分布特性测量结果表明PLS方法对直径小于50μm的液滴存在非线性效应使小液滴集中区燃油分布测量结果偏大,PLIF方法适合燃油分布特性测量.利用PLIF方法从喷雾锥角、燃油周向分布不均匀度和分布指数等方面综合评价燃油空间分布特性.偏心和尺寸大小不等的凹槽等分布不均匀的表现形式表明:造成燃油分布不均匀的因素包括喷嘴内部通道表面粗糙度、喷射孔圆度和零件之间的同轴度.利用PLIF方法研究雾锥在供油压差分别为0.14,0.25,2.5MPa时雾锥沿喷射方向的发展过程,液滴随雾锥发展逐渐从环形集中区分散到整个雾锥横截面,并且液滴分散过程随供油压差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959.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ystems with various complex components, the traditional one-dimensional (1D) network method has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ime consuming and the CFD method has its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detailed flow capturing. The proper coupling of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al methods can strike balance well between time cost and accuracy and th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whole design cycle for the flow systems in modern machines. A novel multi-fidelity coupled simulation method with numerical zooming is developed for flow systems.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one-,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codes for various components. Coupled iterative process for the different dimensional simulation cycles of sub-systems is performed until the concerned flow variables of the whole system achieve convergence. Numerical zooming is employed to update boundary data of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alities. Based on this method, a highly automatic, multi-disciplin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integrated zooming is develop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Y-Junction and the air system of a jet engine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solution method. They indicate that this type of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for the flow systems.  相似文献   
960.
从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15种粒子和42个反应的二维等离子物理-化学模型,采用3段变步长方法,计算了纳秒时间尺度上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与微秒、毫秒和秒时间尺度上流场的温度、压力与速度响应,并利用伏安特性、综合成像高速摄像机(ICCD)与粒子成像测速(PIV)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可以形成速率高达1.8×1010 K/s的局部快速温升,热源最强位置在上极板后端点;局部能量快速注入可引发压力场强扰动,形成以上极板后端点位置为中心且呈不均匀分布的压缩波和紧随其后的膨胀波,强压力扰动波形成初始阶段以当地声速快速传播,但很快即衰减为弱扰动波;压力扰动后的局部高温诱导局部流场形成涡结构,涡内流体平均速度为0.3 m/s.仿真和实验结果均显示,施加重频纳秒脉冲激励时,局部诱导涡与宏观热对流效果相叠加,使流体响应呈先垂直向上、再稳定斜向右上射流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