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航空   555篇
航天技术   131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2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51.
Avoiding the folding defect and improving the die filling capability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re desired in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a large-scale Ti-alloy rib-web component (LTRC). To achieve a high-precision LTRC, the folding evolution and die filling process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3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using an equal-thickness billet (ETB). It is found that the initial volume distribution in the second-loading region can greatly affect the amount of material transferred into the first-loading region during the second-loading step, and thus lead to the folding defect. Besides, an improper initial volume distribution results in non-concurrent die filling in the cavities of ribs after the second-loading step, and then causes die underfilling. To this end, an unequal-thickness billet (UTB) was employed with the initial volume distribution optimized 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For a certain eigenstructure,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percentage of transferred material determined by the ETB was taken as a constraint condition for avoiding the folding defect in the UTB optimization process, and the die underfilling rate was considered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n, based on the RSM models of the percentage of transferred material and the die underfilling rate, non-folding parameter combinations and optimum die filling were achieved. Lastly, an optimized UTB was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752.
研究用于加速度计计量校准的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地面温度控制方法。首先提出实现试验箱高低温环境的温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而针对气体温度大惯性、大延迟的特点,提出将预测PI控制方法和串级控制相结合的新型预测PI-PID串级控制技术应用于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的温度控制,它既克服了单纯PID鲁棒性差的特点,又克服单纯预测PI控制由于单层结构而抗二次干扰差的问题,两者的结合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克服了纯滞后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预测PI-PID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良好的调节性能,其总体性能优于单纯PID控制和传统PID-PI串级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53.
孟彬  王登  徐豪  刘备 《航空学报》2020,41(5):423358-423358
作为直动式电-机械转换器和二维阀本体之间的连接桥梁,反馈放大机构起着位置反馈、运动转换和推力放大的重要作用。但现有二维伺服比例阀的机械式反馈放大机构都存在摩擦磨损等非线性环节,对阀的静态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永磁悬浮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无接触式磁悬浮斜翼节,其依靠磁斥力将斜翼动子和阀芯悬浮在中位,同时实现位置反馈和运动转换功能,以彻底去除传统机械式反馈放大机构由于接触带来的摩擦磨损等因素对阀控制特性的不利影响。首先基于电磁场理论建立了磁悬浮斜翼节的数学解析模型,讨论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磁力矩的影响;随后在Maxwell和Adams平台上分别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多体运动学分析的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实验样机,搭建实验台架研究了斜翼节的静动态特性,从而验证了其工程实用性。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3种验证的斜翼节样机中,当外接比例电磁铁推动外动子移动3 mm时,最大磁力矩可达到0.252 N·m,阶跃响应时间约120 ms。参数化设计表明减小工作气隙和增加斜翼节倾角均能提升斜翼节的磁力矩和动态响应,而在气隙中添加磁流体可提升磁力矩,但同时影响阶跃响应。研究工作对于后续磁悬浮斜翼节在二维伺服比例阀上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4.
针对无人机编队飞行中的队形保持问题,采用结合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技术对控制器进行设计,使响应过程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较小的稳态误差。建立三维空间内基于相对误差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跟踪微分器、扩展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状态反馈自抗扰控制器,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中部分参数进行优化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结合粒子群算法的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无人机编队保持任务。  相似文献   
755.
孟海波  杨涓  黄文斌  夏旭  付瑜亮  胡展 《宇航学报》2019,40(12):1478-1484
针对电子回旋共振(ECR)中和器性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开展了10 cm ECR中和器的性能优化实验研究,在分析现有ECR中和器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结构改进方案。通过改进ECR中和器的电子束流引出对比实验,得到了中和器结构对束流引出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后的ECR中和器性能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ECR中和器束流引出大小与气体流量大小不成正相关,但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性能实验得到的中和器最佳工作和性能参数为:微波功率为10 W、氙气流量为0.5 sccm,收集板间距为5 mm时,在50 V引出电压条件下能够引出127 mA的电子束流。  相似文献   
756.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多维的城市转型及其相应的社会与空间问题已经经过学者大量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城镇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策略空间.  相似文献   
757.
为实现RSA算法中的模幂运算,针对面积、速率以及电路的复杂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模幂运算电路。使用蒙哥马力算法以及L-R算法实现了模幂运算,并通过基于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将电路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的模幂运算的电路结构简单,资源利用率高,且能达到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758.
根据河南县域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县域经济格局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县域、次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及落后县域四种类型;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河南县域经济格局与县域的产业结构密切关联,工业与服务业综合型、资源开发利用型、特色制造业主导型县域发展水平较高,而农业依托发展型县域则较为落后。  相似文献   
759.
王运涛  李松  孟德虹  李伟 《航空学报》2014,35(12):3213-3221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结构网格技术,采用亚跨超声速平台(TRIP3.0),数值模拟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梯形翼构型。研究了控制方程、网格密度、流动转捩和初始条件等不同影响因素对气动特性的影响。风洞试验是2002年在NASA Langley 14ft×22ft亚声速风洞中完成的,试验结果包括了基本气动力和力矩、表面压力系数和边界层速度型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求解完全的RANS方程,提高了翼梢涡的模拟精度;网格密度主要影响翼梢涡的强度;转捩模型提高了边界层的模拟精度,进而提高了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的模拟精度;最大升力系数及失速迎角对初始条件具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760.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点火瞬态过程应变难以测量的工程难题,研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冷增压试验系统.该系统利用高压气体对药柱内腔进行加压,模拟发动机点火增压过程,实现了药柱内表面应变的实时测量.利用该系统对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冷增压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相对误差在8%以内.该试验系统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