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797篇
航空   3544篇
航天技术   1126篇
综合类   602篇
航天   16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Blind adaptive decision fusion for distributed dete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decision fusion in a distributed detection system. In this system, each detector makes a binary decision based on its own observation, and then communicates its binary decision to a fusion center. The objective of the fusion center is to optimally fuse the local decision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final error probability. To implement such an optimal fusion center,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each detector (i.e., its probabilities of false alarm and missed detection) as well as the a priori probabilities of the hypotheses must be known.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se statistics may be unknown or may vary with time. We develop a recursive algorithm that approximates these unknown values on-line. We then use these approximations to adapt the fusion center. Our algorithm is based on an explicit analytic relation between the unknown probabilities and th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the local decision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ocal observations are conditionally independent, the estimates given by our algorithm are shown to be asymptotically unbiased and converge to their true values at the rate of O(1/k/sup 1/2/) in the rms error sense, where k is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algorithm is substantially more reliable than two existing (asymptotically biased) algorithms, and performs at least as well as those algorithms when they work.  相似文献   
42.
罗五美 《飞行力学》1996,14(2):70-74
过去已进行过多个机种的自由飞模型大迎角特性试验,但均为单一项目的试验,现介绍了将获取放宽静稳定度特性和气动导数两个项目综合于一个自由飞模型飞行试验项目中的情况,用脉冲升降舵激发起模型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用参数辩识方法获取气动导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为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欧洲的EISCAT雷达观测资料及与这配合的地磁观测数据,用电离层参数直接计算和地面磁场反演两种方法导出了极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特别显示出在强对流电场激发的E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波对电子加热情况下,电导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4.
时频测量的新技术——相位重合点检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相位重合点检测技术和周期性信号参数测量各种高精度的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这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所派生的频率、周期、相位差和时间间隔测量方法作了介绍。这些新方法测量精度高,测量频率范围宽,设备构成比较简单,在时频测量领域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能逐渐取代已有的某些测量技术,并可在其它量测量领域获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浮空器结构件如吊舱、过渡架及推进支架等多采用金属管材连接。目前,浮空器管材结构连接缺乏使用工况下极限值实测数据,材料及连接方式选择的理论支撑尚有不足。据此,对常用管材的不同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及断裂分析。研究中铝合金和钛合金管材分别采用螺接及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测试样品的力学性能并结合仿真分析验证其断裂原因。结果表明:TA1钛合金管材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相对螺接方式连接强度提高 87.9%;6061铝合金管材采用螺接连接方式,相对焊接方式连接强度提高 39.3%。2A12铝合金管材焊接连接强度优于螺接连接强度。同时,分析断裂原因发现,管材形变是影响焊缝连接强度的重要因素;应力集中易发生在管材端部连接处,导致端部焊缝发生断裂;管材形变会使母材断裂时伴有撕裂现象,进一步降低管材的最大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46.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7.
某型机翼内翼结构几何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某型机翼内翼结构布局优化模型,包括两类设计变量:位置变量和尺寸变量。本文利用PCL语言实现了在MSC.PATRAN环境下的参数化建模,以最小重量为目标函数,在强度和位移约束条件下,利用网格法进行位置寻优,并使用MSC.NASTRAN软件给出了最优尺寸变量。通过计算表明,本方法效率较高,结构重量稳定下降,优化效果明显。可以解决此类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无缺口、打伤缺口和3种抛修缺口对TC17钛合金叶片振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长且寿命分散性最小,打伤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短且寿命分散性最大,3种抛修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介于前两者之间,其中抛修缺口Ⅰ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长.无缺口和抛修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裂纹均起源于叶片根部,打伤...  相似文献   
49.
空间环境污染监测中,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器可通过增加比表面积增强对有机污染分子的吸附能力,通过表面超疏水化减小水分子的影响,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探测精度。文章采用水热法在QCM表面制备 ZnO纳米棒阵列膜,并对其形貌和物化性能进行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棒的顶端呈六边形,属于六方纤锌矿结构;ZnO纳米棒沿(002)晶面择优生长,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纳米棒之间存在空隙,表面接触角可达150°,表现出超疏水性能;ZnO纳米棒阵列增加了有机分子的吸附位点,使石英晶振吸附有机分子的能力更强;同时,ZnO纳米棒阵列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140 min内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率约为35.5%。以上研究工作可为空间环境有机分子污染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0.
文章是用开发的一个计算机数字计算的模型来计算粒子辐照下材料中的吸收能量剖面.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的热控涂层试验,用改变入射质子和电子能量的办法,模拟同步轨道辐射环境.通过对几种涂层(白漆、黑漆、二次表面镜等)分别进行3年和10年的轨道模拟环境试验,并在真空环境中和空气中测量其反射率的变化,确定了电子和质子对这些材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