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5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40篇 |
航天技术 | 347篇 |
综合类 | 255篇 |
航天 |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MIMO雷达DOA估计阵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天线阵列的设计。由于MIMO雷达同时增加了收发两端的相位中心,使得系统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多的自由度。论文从接收信号模型出发,对MIMO雷达发射正交信号的等效阵列进行了讨论,以波达方向估计为目标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天线阵的设计方法,通过抛物线理论得出了收发组合的唯一性和合理性,然后通过分析各种收发组合给出了发射阵元的最佳间隔设置。推导了几种情景下的MIMO收发阵列最佳设计解析解,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2.
923.
924.
对基于Kriging模型气动优化的加点方法和设计空间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高效全局优化(EGO)方法收敛缓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加点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期望提高(EI)阈值控制EI和最小预测值(MP)加点准则,利用先全局再局部的优化思想,提高了EGO方法在确定设计空间内的收敛性。其次,针对设计空间的构建问题,对比了扩大设计变量范围和多轮优化两种不同的设计空间构建方法,分析了设计变量范围对设计空间大小和样本密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了自适应设计空间扩展的代理模型优化方法。相对于传统固定设计空间的方法,自适应设计空间扩展的方法在动态的设计空间中进行优化搜索,只在有潜力的维度扩展设计变量范围,通过构建自适应设计空间,实现了样本的高效配置。最后,通过ADODG标准翼型优化算例证实,自适应设计空间优化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气动优化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925.
摘要:利用配备自动组装系统和高温加热系统的φ5mm直径的Hopkinson压杆,对温度在20℃~400℃、应变率在5×103s-1~1.4×104s-1范围内LY12铝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波形整形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入射波的高频振荡,提高了测试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验温度低于200℃时,温度的影响较小,而高于200℃时,材料的温度软化效应将十分明显,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动应力逐步降低;LY12铝的性质接近于线性硬化材料,随温度的升高,其硬化模量逐步降低;在5×103 s-1~1.4×104 s-1应变率范围内,LY12铝的动态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6.
石墨/环氧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研制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信卫星天线系统石墨/环氧支撑结构包括石墨/环氧薄壁梁,接头和玻璃纤维/环氧耳片等的研制技术,构件的胶接组装技术与结构的质量控制。该研制成果已多次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7.
论述了1553B总线分析仪校准方法和内容,包括电气校准、规纺校准和噪声控制校准,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8.
采用双输入反激DC/DC变换器实现了太阳能电池和市电两种能源对负载的稳定供电,根据各种太阳能电池的特点,提出了双输入反激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一方面使太阳能电池工作在最优状态,实现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当负载变化以及太阳能电池输出能量不足时可以从市电获取足够的能量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