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6篇
  免费   3786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航空   10379篇
航天技术   2570篇
综合类   1157篇
航天   394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824篇
  2020年   759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705篇
  2017年   838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有效的气动减阻技术是我国研发运营速度400+?km/h高速列车的过程需展开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阐述了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基本分布特征,并针对国外下一代更高速列车的气动减阻技术进行了调研,尤其分析了欧洲、日本和韩国的下一代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的特征,总结了国外下一代高速列车气动减阻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然后根据列车气动减阻技术实施部位的差异,从列车头型优化以及转向架、受电弓和风挡等局部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我国目前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同时归纳了新型气动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在综合国外下一代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与我国气动减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更高速(400+?km/h)列车气动减阻技术中可行性较高且效果明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为我国更高速列车气动减阻技术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落实航空电子模块的可制造性设计审查工作,结合航空电子模块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基于Valor软件的PCB/PCBA设计与检测自动化分析系统.元器件模型库作为该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对审查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元器件模型库建设必要性、建设过程和建模工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种基于Valor VPL的元器件快速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构建满足系统审查精度的元器件模型,使大规模元器件模型库的建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机器人能安全无碰撞地抵达目标位置,提出一种在改进版圆形扩张(CSE+)法中融合鸽群优化算法的实时避障算法。所提算法引入对障碍物密集程度的判断机制,在障碍分布密集时选择最安全的路径,在障碍物分布稀松的环境中,利用鸽群优化算法在安全范围内寻找下一目标最优位置。此外,还引入了搜索树,可实现死角的检测与避免。仿真结果显示:所提避障算法能提高路径规划的性能,在障碍物分布稀松时效果更加明显,且可实现死角检测并能通过狭长通道。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一种新型力值、扭矩多分量传感器,在此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力值、扭矩两参数同步校准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拉扭疲劳试验机的系统校准,解决了以往分参数校准存在不可靠性的难题,保证了拉扭疲劳试验机各参数整体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胡海峰  刘芬  许婷  林源 《火箭推进》2020,46(4):82-89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协同设计工程实际需求,围绕研制数据高效流转与协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跨地域、跨专业特点,提出了协同设计平台框架。针对协同平台中的5项关键技术,给出了相应解决途径。基于PLM系统构建协同环境,建立统一编码,整合研制过程中的标准件、原材料等共性基础数据;通过基于MBD的三维结构设计,采用MBSE理念,以模型为载体升级发动机设计流程;采用线上IPT模式提升产品设计效率,同时实现全过程数据记录知识累积。采用BOM结构组织和展示不同设计阶段形成的数据;基于Hadoop平台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实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综合管理。通过工程实践验证表明,构建的协同平台实现了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设计工艺定制化协同,科研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整合和多维度监控,促进了业务流程持续优化和研制效率不断提升,支撑发动机研制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子工作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结合我们设计具体模拟电子线路的实践,说明了电子工作台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Energetic heavy ions are present in galactic cosmic rays and solar particle ev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te effects in risk assessment is carcinogenesis. We have studied the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heavy ion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and have obtained quantitative data on dose-response curves and on the repair of oncogenic lesions for heavy particles with various charges and energies. Studies with repair inhibitors and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indicated that for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DNA is the primary target. Results from heavy 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ross section increased with LET and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about 0.02 micrometer2 at about 500 keV/micrometer. This limited size of cross section suggests that only a fraction of cellular genomic DNA is important in radiogenic transformation.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DMSO, do not give any effect on induction of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by 600 MeV/u iron particles, suggesting most oncogenic damage induced by high-LET heavy ions is through direct action. Repair studies with stationary phase cell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reparable oncogenic lesion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LET and that heavy ions with LET greater than 200 keV/micrometer produced only irreparable oncogenic damage. An enhancement effect for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cells irradiated by low-dose-rate argon ions (400 MeV/u; 120 keV/micrometer).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such as translocation and deletion, but not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are essential for heavy-ion-induced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misrepair of DNA damage, which form oncogenic lesions, is unknown.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可调结构仪器工作台的结构、调整原理和调整方法,并以三点支撑结构、锥面支撑结构仪器工作台表面与测量轴线垂直度的调整为例,具体地阐述了调整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
介绍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特征和建立的原则,就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等阐述体系建立的途径,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管理、完善和改进等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