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9篇
  免费   3447篇
  国内免费   1509篇
航空   9217篇
航天技术   1990篇
综合类   886篇
航天   340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696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697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666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用电离层特性参量提取等效风场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导出了利用中低纬电离层特性参量获取电离层F层峰区高度上等效风场(包含电场和风场信息在内)的基本方程,并尝试用该方法从电离层特性参量(峰高和临频)提取等效风场信息,利用武汉站DGS-256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及由美国Massachusetts Lowell大学最新版的剖面反演程序换算得到F层峰高,获得了武汉地区夏季至日点附近,冬季至日点附近,冬季地磁特别宁静的九天和冬季平均等效风场的初步特征,并利用Fejer经验电场模式计算冬季电场引起的垂直漂移,估计电场和风场对武汉地区的垂直等效风场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等效风场呈现出白天与夜晚幅度和方向的差异。至日点附近冬季与夏季白天的幅度差异以及明显的凌晨凹陷现象;平均情况下,垂直等效风场幅度和方向的变化主要是由中性风引起,受电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2.
典型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其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于地面电离层多普勒频率偏移测量具有时间连续、设备相对简便等固有特征,它特别适合于扰监测。本文在整理北京大学电离层高频多普勒台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典型电离层多普勒效应观测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多普勒的细致分析对电离层形态学研究有其特殊意义。利用IRI模型,对多普勒频移的太阳耀斑效应及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对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理论结果与观测基本一致,从而大体上解释了这些响应的物理机制。论文最后对观测到的一种特殊的记录类型--S型描迹的具体成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相位速度水平传播的声重波可以产生这类记录,给出了相位速度和振幅等声重波参数与记录描迹形状的关系,这对从多普勒频移记录推演电离层中的波动特征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3.
直接不交化方法在故障树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布尔集合运算方法和不交化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单调关联故障树系统定量分析优化方法,通过故障树定量分析优化方法,可以方便地得到系统的可靠度、不可靠度、最小割集、最小路集、关键重要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204.
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软件质量,对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就以下内容着重进行了讨论;Ada软件的分析与理解;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原则与方法;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工具ASDT。  相似文献   
205.
主要介绍了低温度系数标准电阻器的研制,包括采用的电阻合金材料、电阻合金材料的筛选、匹配与加工制作,低温度系数标准电阻器的技术参数、温度系数测量方法,减小温度系数采用的补偿方法,测试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6.
选用了神舟2号(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高度410km附近,日照和阴影区域大气密度变幅为2—3倍,变幅的大小与地磁活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日照面大气密度峰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1400—1500LT的纬度处,峰值大小与太阳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阴影面大气密度谷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0400-0500的纬度处,同时在±10°纬度区域中还出现了阴影面峰区.  相似文献   
207.
On 14 October 1999, the Chinese-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 (CBERS-1) was launched in China. On board of the satellite there was an instrument designed at Peking University to detect th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 inside the satellite so the radiation fluxe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cabin can b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Inside a satellite cabin, radiation environment consists of ether penetrated energetic particles or secondary radiation from satellite materials due to the interactions with primary cosmic rays.Purpose of the detectors are twofold, to monitor the particle radiation in the cabin and also to study the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The data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lectronics inside the satelhte cab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ata are useful in study of geo-space energetic particle events such as solar proton events, particle precipitation and variations of the radiation belt since there should be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diation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atellite.The instrument consists of two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for protons and electrons respectively. Each detector has two channels of energy ranges. They are 0.5-2MeV and ≥2MeV for electrons and 5-30MeV and 30-60MeV for protons. Counting rate for all channels are up to 104/(cm2@s)and power consumption is about 2.5 W. There are also the additional functions of CMOS TID (total integrated dose) effect and direct SEU monitoring. The data of CBMC was first sent back on Oct. 17 1999 and it's almost three years from then on. The detector has been working normally and the quality of data is good.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of CBMC not only reveal the effects of polar particle precipitation and radiation belt on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side a satellite, but also show som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geo-spac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space weather, the energetic charged particl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space activities and ground tech nology. CBMC is perhaps the first long-term on-board special equipment to monitor the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side the satellite and the data it accnmulated are very useful in both satellite designing and spac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8.
以连续自由流电泳的区带电泳模式分离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C,比较了不同缓冲液甘油浓度下的分离效果,确定了最终装载在神舟4号飞船上A3—2型电泳仪的电泳分离条件,通过地面和空间实验,初步探讨了微重力对连续自由流电泳分离的影响,并对电泳的分离产物做了多种检测.  相似文献   
209.
利用MF雷达对耀斑期间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数,有些耀斑引起的电子密度增加高达400cm^-3,有些仅为100cm^-3左右.但耀斑期间在这一高度区间增加的总电子含量增量仅占耀斑辐射引起的整个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最后,利用恢复阶段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过程估算了1997年11月4日耀斑期间部分高度上的有效复合系数.  相似文献   
210.
刘新  康颖  邹芳  杨阳  吴祖成 《载人航天》2014,(6):534-537
研究了密闭体系中微量气味污染物的脱除作用与机理。采用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实现了人工环境下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对气态羟基自由基实施了捕集和检测,验证了在羟基自由基的存在下NH3被氧化为N2。通过U—I获得反应能耗和污染物去除效率为:NH3脱除效率为90.6%时,能耗1.0W。研究表明:自由基簇射技术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可有效去除密闭生存环境中产生的NH3等微量有害气味成分,将在空间站等密闭生存系统内空气净化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