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9篇 |
免费 | 3261篇 |
国内免费 | 14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457篇 |
航天技术 | 1805篇 |
综合类 | 691篇 |
航天 | 30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331篇 |
2022年 | 730篇 |
2021年 | 770篇 |
2020年 | 728篇 |
2019年 | 655篇 |
2018年 | 642篇 |
2017年 | 776篇 |
2016年 | 530篇 |
2015年 | 698篇 |
2014年 | 593篇 |
2013年 | 670篇 |
2012年 | 759篇 |
2011年 | 799篇 |
2010年 | 724篇 |
2009年 | 681篇 |
2008年 | 695篇 |
2007年 | 645篇 |
2006年 | 578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97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2.
53.
刘荣林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22(5):9-12
研究了航空电机定子径向振动模数,分析了电磁力波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径向电磁力波引起的振动及噪声的阶次,其值可由谐波磁场谱表求出。结合实例,分析了航空电机定转子激振力波阶次及电磁噪声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54.
为了获得尾缘切角对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的流场、热混合效率、总压恢复系数以及推力系数的影响,以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波瓣尾缘切角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大的尾缘切角造成在尾缘截面前主次流更早的提前混合,使流向涡的产生和发展在位置上向上游提前,以至于在尾缘截面之后的一定范围内混合效率更高.但大尾缘切角同时也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以至于总压恢复系数较小,总的混合效率偏低:相比0°切角,25°切角的总压恢复系数减小了0.34%,热混合效率减小了11%.适当的尾缘切角修形可以增大推力系数. 相似文献
55.
采用滑移网格技术求解Navier-Stokes (RA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共轴刚性双旋翼/机身的干扰问题。通过Caradonna-Tung旋翼、Robin直升机、Maryland直升机旋翼/机身干扰和Harrington 2共轴双旋翼等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旋翼流场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以Maryland机身为原型,分析了不同桨距的共轴刚性双旋翼与机身之间的干扰特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共轴刚性双旋翼/机身的气动干扰特性;由于机身对于共轴刚性双旋翼下洗流场的阻滞作用,旋翼的悬停效率增加5%左右,并且随着拉力系数的增大使得悬停效率的增量更加明显;旋翼的悬停效率增加主要来源于下旋翼0°方位角附近的桨叶升力系数的增大,并且拉力系数的增量由桨根向桨尖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相似度排序问题,对概率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输出进行了改进,使之输出后验概率,进而进行相似度排序。结合电火工品发火性能的预测问题,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相似度排序方法与实际结果相符,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58.
59.
电容式MEMS角速率传感器零位的全温稳定性是其实用化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分析了陀螺工作原理,从传感器敏感表头的空气阻尼、谐振频率等方面分析了机械结构的温度特性,得出了在全温区内驱动力与传感器零位输出的相关性。根据对陀螺表头和接口电路的温度特性分析,设计了恒定跨导高线性度的运算放大器,实现了全温低相位偏移、低幅值偏移的接口ASIC,并在高压N阱COMS工艺下流片。通过驱动力信号对零位进行温度补偿,包含了机械结构刚度和空气热阻尼等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比单独的谐振频率补偿更准确,而且驱动力信号可直接由接口电路给出,避免复杂的采样。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零位温度循环测试,驱动力幅值对零位输出进行三阶拟合补偿,补偿后全温零位温度漂移小于26.7(°)/h(1σ)。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复合弯掠优化对跨声速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以一跨声速级为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优化前后的压气机整体性能和近设计点工况下转子内的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弯掠可以有效改善转子内部的流动和提高压气机的性能,其中近设计点的效率提升了约0.9%,近失速点效率提升约0.2%。复合弯掠可以使得负荷沿展向和弦向重新分配,改善了尖部和根部附近的流动;激波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全叶展上的激波均整体后移且尖部附近激波形态由一道前缘强斜激波转变为一道前缘弱斜激波和一道通道激波组成的激波系。复合弯掠也降低了叶尖"二次泄漏"的影响范围,使主流与泄漏流交界面的位置向下游移动,减小了叶尖附近通道内的堵塞和熵增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