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航空   1592篇
航天技术   426篇
综合类   232篇
航天   6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51.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相似文献   
252.
基于反射的分布交互仿真软件框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软件框架需要在领域内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使用,因此框架的适应性是其非常重要的质量属性.将反射技术引入建模与仿真领域,通过将支持大规模分布交互仿真系统开发的软件框架进行体系结构级的反射,解决了系统结构动态演化和运行时扩展问题;通过对仿真模型进行组件或对象级的反射,解决了模型的动态表示和行为演化问题.通过将反射塔构造为一个数据仓库对反射模型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接口访问,使系统在体系结构模式上表现为以数据仓库为中心,改善了反射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射数据库的软件设计模式.利用RTI的服务去维护分布的仿真节点的反射数据库,简化了系统的实现,同时也封装了RTI,从而构造了一个比HLA更高级和友好的分布计算和仿真环境,为仿真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53.
死区非线性是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非线性误差之一,抑制死区非线性可以减小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输出噪声和漂移.分析了死区与分辨率和阈值的关系,给出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死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提出调制信号与探测器输出信号之间的电交叉耦合及进入相位调制器的调制误差信号是产生死区的干扰源.给出了干扰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特征,并分析了干扰信号跟踪、锁定输入信号的过程.将反馈干扰通道的部分积分模型和理想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模型结合,建立了带死区的陀螺模型.基于陀螺模型及相位调制信号与死区的关系,推导出了死区产生的条件及死区造成的陀螺输出偏差.死区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陀螺模型和死区产生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54.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机漂移是光纤陀螺的主要误差,建立数学模型在输出中补偿是抑制该项误差、提高光纤陀螺精度的有效方法.光纤陀螺静态输出为随机过程,对该随机过程的平稳性和正态性进行分析,拟合趋势项、周期项并补偿,使其成为平稳随机序列.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根据随机漂移自相关和偏相关系数的特性辨识模型的类型和阶数,利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为AR(2).对陀螺输出数据补偿,检验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抑制随机漂移,提高光纤陀螺精度,可以作为惯导系统卡尔曼滤波器状态变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55.
空间等离子体导致高电压太阳阵的电流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一种能方便计算空间等离子体引起高电压太阳阵(HVSA)电流收集的理论统计模式,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认为空间等离子体致HVSA的功率损耗对HVASA的设计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256.
在原始截面离散数据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工程实际的中弧线几何造型方法和基于离散数据点的内形曲线参数化方法;深入分析了UG(Unigraphic)系统参数化造型的实质;给出了可行的参数化方案;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创成式的建模方式,实现了变壁厚叶身参数化设计.该模块基于UG/OpenAPI接口,采用即时记录数据点和标记回溯点的方式,在交互中可以实时动态修改,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257.
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前缘缝翼翼型气动特性,并将该前缘缝翼翼型应用于直升机平尾,分析了该直升机全机气动特性,最后通过风洞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前缘缝翼构型平尾能有效改善直升机的纵向静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8.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服役时,热端部件承受高温、高压、高转速机械载荷和高盐雾、高湿度等腐蚀环境耦合作用,常发生热腐蚀-疲劳失效,影响结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腐蚀-疲劳失效问题,总结和分析了涡轮盘、涡轮叶片高温合金及涂层热腐蚀机理,涡轮盘、涡轮叶片高温合金热腐蚀-疲劳失效机理以及热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和寿命评估方法,并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腐蚀-疲劳试验研究和寿命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燃气-海洋环境耦合作用下热端部件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9.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CMCs) under tensile loading is modeled by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models of the composite.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multi-scale approach solv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s recalled first- ly. Then the geometric characters of three kinds of damage mechanisms, i.e. micro matrix cracks, fiber/matrix interface debonding and fiber fracture, are studied. Three kinds of RVE are proposed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C/SiC with above damage mechanisms respectively. The matrix cracking is modeled by critical matrix strain en- ergy (CMSE) principle while a maximum shear stress criterion is used for modeling fiber/matrix interface debond- ing. The behavior of fiber fracture is modeled by the famous Weibull statistic theory. A numerical example of con- 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SiC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loading i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strain curve predicted by the developed model agree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260.
根据衬层的使用特点,研究了NEPE推进剂用HTPB衬层在NEPE推进剂环境及自由状态下的老化特性,发现NEPE推进剂对HTPB衬层的固化和老化都有严重影响。NEPE推进剂药浆影响HTPB衬层固化,导致衬层固化不完全。NEPE推进剂环境下的取样衬层与衬层材料具有不同的老化机理。取样衬层老化过程中HTPB网络发生了交联反应,模量、凝胶分数增大;而衬层材料老化以降解断链反应为主。老化对衬层材料动态损耗因子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取样衬层损耗因子曲线α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