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316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07篇 |
航天技术 | 295篇 |
综合类 | 181篇 |
航天 | 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OVERVIEW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was founded on November 16, 1957. It was the first research unit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unch vehicles 相似文献
334.
采集小天体表面的样品并返回是当前小天体探测的核心目标之一,样品容器流域设计是氮气激励采样技术的关键.为了保证样品容器具备高效的收集性能,要求样品容器的流域设计能够对样品颗粒形成陷阱效应,并对样品颗粒进行有效的分级.旋风式样品收集容器方案利用旋风离心力和引导叶片的共同作用对样品颗粒进行收集和分级.为了验证这种方案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性能和可行性,本文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流域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确定容器的结构下,样品容器的最优氮气入口速度为0.6 m·s-1,容器在该速度下的样品收集效率达到99.7%.样品容器的流域具备很好的颗粒分级功能,对小于2mm的样品颗粒的捕获率超过了90%,其压力损失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小天体采样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5.
在燃烧加热风洞中进行的地面模拟试验,高焓气流成分有别于纯净空气,这种污染现象给试验结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考察污染组分对高超声速模型试验流场的影响,在激波风洞中通过调节激波强度以及添加一定量的污染组分(H2 O 和CO2)来模拟燃烧加热风洞的来流条件,采用简化的不同角度斜劈来模拟飞行器试验模型对来流的压缩作用,结合近红外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系统获取模型流场的静温,综合多组数据对比分析和研究污染组分对试验模型流场影响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污染气体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仅与污染气体组分含量有关,而且与模型构型对来流的压缩程度以及来流自身的热力学参数状态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压缩量不大的飞行器构型和来流静温不高的风洞试验而言,不同含量的CO2污染组分对流场静温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来流静温的提高或模型压缩量的增加,一旦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压缩后温升达到一定程度,污染效应的显现则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336.
337.
338.
提出了在相变悬浮液中添加TiO2纳米颗粒以提高其热导率的概念,并使用旋转流变仪和热物性仪测量了这种新型悬浮液流变特性和热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体积浓度为10%的相变悬浮液,当加入的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不超过5%(体积浓度1.18%)时,低剪切率下悬浮液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高剪切率下仍可视为牛顿流体。相变悬浮液的黏性随纳米颗粒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的黏性提高约23%。相变悬浮液的热导率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热导率提高约7.3%。 相似文献
339.
考虑n个互相连结的空间树形挠性多体系统,不妨按照Ho的直接路思想对系统分层标号,并选取体1为系统的主体,所有直接路均是相对体1而言的。如图1所示,选取OExByEzB为地心惯性系,而O0为整个系统的质心,O0x0y0z0为参考坐标系,系O1x1y1z1固连在主体1上,而系OiXiyiZi(2≤i≤n)的原点在体i与其直接内连体的铰结点处,并固连在体i上,铰链点Oi允许有三自由度平动和三自由度转动,为了方便,也将O0和O1点看作两个虚设的铰链点。 相似文献
340.
供氧模式对载人航天器气压控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人航天器气压控制系统主要负责控制密封舱内氧分压和总压满足指标要求,承担长期载人任务的载人航天器通常配备电解制氧系统用于维持密封舱内氧分压水平。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气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对比了氧气瓶供氧和电解制氧供氧2种模式对应的密封舱氧分压和总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驻留24 h内,氧气瓶供氧模式对应的氧分压单调下降;电解制氧供氧模式对应的氧分压并非单调下降,而是取决于供氧速率与乘员代谢耗氧间的关系,且氧分压变化范围要远小于氧气瓶供氧模式。驻留60 d内,电解制氧供氧模式对应的氧分压在上下限间的变化周期以及总压的变化周期要明显长于氧气瓶供氧模式。为避免空气温度的影响,氧分压和总压的控制范围应比允许范围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