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244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1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Antarctic permafrost soils have not received as much geocry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udy as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ice sheet, though the permafrost is more stable and older and inhabited by more microbes. This makes these soils potentially more informative and a more significant microbial repository than ice sheets. Du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ubsurface physicochemical regime, Antarctic permafrost is not an extreme environment but a balanced natural one. Up to 10(4) viable cells/g, whose age presumably corresponds to the longevity of the permanently frozen state of the sedimen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Antarctic permafrost. Along with the microbes, metabolic by-products are preserved. This presumed natural cryopreserv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observe what may be the oldest 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Earth. Here, we describe the Antarctic permafrost habitat and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a model for martian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382.
Low mass M- and K-type stars are much more numerous in the solar neighborhood than solar-like G-type stars. Therefore, some of them may appear as interesting candidates for the target star lists of terrestrial exoplanet (i.e., planets with mass, radius, and internal parameters identical to Earth) search programs like Darwin (ESA) or the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 Coronagraph/Inferometer (NASA). The higher level of stellar activity of low mass M stars, as compared to solar-like G stars, as well as the closer orbital distances of their habitable zones (HZs), means that terrestrial-type exoplanets within HZs of these stars are more influenced by stellar activity than one would expect for a planet in an HZ of a solar-like star. Here we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f stellar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 activity on planetary environments and the role CMEs may play in the definition of habitability criterion for the terrestrial type exoplanets near M star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exoplanets within HZs that are in close proximity to low mass M stars may become tidally locked, which, in turn, can result in relatively weak intrinsic planetary magnetic mom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exist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models that involve the Sun and related hypothetical parameters of extrasolar CMEs (density, velocity, size, and occurrence rate), we show that Earth-like exoplanets within close-in HZs should experience a continuous CME exposure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is fact, together with small magnetic moments of tidally locked exoplanets, may result in little or no magnetospheric protection of planetary atmospheres from a dense flow of CME plasma. Magnetospheric standoff distances of weakly magnetized Earth-like exoplanets at orbital distances 相似文献   
383.
针对叠氮类推进剂高温软化问题,通过蠕变试验研究了某3,3-二叠氮甲基氧丁环与四氢呋喃共聚醚(PBT)基复合固体推进剂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叠氮聚醚推进剂高温蠕变性能与应力、温度强烈相关,尤其是载荷效应明显。T-1、T-2和T-3试样在50℃、0.1 MPa条件下蠕变应变值分别为7.01%、7.98%和21.77%,增塑比较大的试样高温软化现象明显。高温蠕变形变中,主要是高弹形变,其所占比重明显大于普弹形变和永久形变总和。运用时温等效原理对叠氮聚醚推进剂长期蠕变性能预测过程中,T-1、T-2和T-4试样的蠕变柔量主曲线时间范围扩展至3.4×10~8、1.9×10~8、9.1×10~7s。在考察的时间尺度范围内,试样的蠕变柔量变化相对较小,并未明显表现出蠕变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384.
组合循环发动机飞机/发动机性能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分析方法,开展了两种典型组合循环发动机方案(方案一为涡轮/亚燃冲压/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发动机,方案二为涡轮/引射冲压/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发动机)总体性能对比研究。基于给定的马赫数为65巡航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任务需求,进行了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优选出满足约束条件下的飞行器起飞推质比和机翼载荷,得到了相应的飞行器起飞总质量和海平面起飞推力,并进行了两种方案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相同的飞行任务下,方案一的起飞总质量与方案二相当,前者比后者减小了26%;方案一的起飞推力比方案二高出103%;基于涡轮发动机水平,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需要采用两台海平面起飞推力为129kN和119kN量级的涡轮发动机。此外,飞行器起飞总质量随巡航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巡航距离为4000km时,两种方案的起飞总质量将达到85t左右。   相似文献   
385.
为了描述部分预混燃烧的火焰机制,捕捉燃烧现象中的非稳态效应,采用大涡模拟与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相结合来模拟湍流部分预混燃烧抬举火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涡模拟的非稳态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捕捉到了湍流部分预混燃烧中的火焰抬举现象,计算得到的火焰抬举高度大致为35,和实验测量值完全一致。同时采用各热力学参数在混合分数空间的分布来研究部分预混抬燃烧中具有非稳态燃烧特性的局部熄火现象。各不同截面上的燃烧热力学参数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说明采用该方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湍流部分预混燃烧的火焰机制。  相似文献   
386.
KH-RT模型在横向来流作用下射流雾化过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射流柱在横向来流下的破碎过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射流柱的一次雾化采用WAVE模型,颗粒的二次雾化采用KH-RT混合模型。计算得到的液滴颗粒平均直径在70μm左右,还得到了雾化场的喷雾结构、速度分布、索特尔直径分布,以及射流柱在不同来流速度下破碎过程等。同时通过采用不同二次破碎模型,分别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的KH-RT混合雾化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雾化过程,并较好地捕捉射流雾化特点。  相似文献   
387.
赵国柱  宋文艳  张若凌 《推进技术》2014,35(12):1639-1644
为深入研究主动再生冷却机理,采用固体热传导方程和流体控制方程,建立了超临界态碳氢燃料耦合传热及热裂解的数值方法。对两种实验状态下电加热管内RP-3航空煤油的耦合传热及热裂解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其中RP-3的热裂解反应由包含1个总体反应和23个二次反应的Modified Kumar-Kunzru反应机理模拟。两种状态下计算得到的外壁温、燃料温度、RP-3裂解率以及裂解产物分布与测量值的最大误差分别小于10%和15%。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数值方法是准确的,可以作为研究超临界态碳氢燃料耦合传热及热裂解特性的有效计算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88.
采用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模拟湍流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上添加了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选取了两种反应进度变量分别对甲烷/空气的同轴射流燃烧室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稳态火焰面模型、文献参考值以及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能捕捉到稳态火焰面模型所不能预测到的火焰抬举等非稳态现象,得到的结果与文献参考值以及实验值出入很小,能准确反应真实的燃烧过程;另外不同反应进度变量的定义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采用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方法对主要中间产物一氧化碳的预测比文献参考值更好,更接近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389.
基于先锋氢点火和双凹腔火焰稳定的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锋氢火焰点火方式和串联双凹腔火焰稳定机制,开展了模拟飞行马赫数4.0纯净空气条件下液态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典型的燃烧室进口来流状态为马赫数2.0,总温约815K,总压700~800kPa。试验中上游凹腔采用喷油/点火一体化设计并几何结构保持恒定,分别研究了下游凹腔深度10mm,12.5mm和15mm时对煤油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串联双凹腔沿轴向后移及间距拉大,研究了其对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先锋氢辅以火花塞点火方式可以可靠实现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并最终实现自持稳定燃烧。(2)下游凹腔起到了很好的火焰稳定器作用,增大凹腔深度可以有效地增强火焰稳定性能,同时扩展火焰稳定的油气比范围。(3)双凹腔后移使得主燃烧区向下游移动,在相同油气比条件下有效缓解燃烧诱导压升对上游隔离段的扰动。  相似文献   
390.
提出了基于特征和约束的飞机外形争结构件反求建模方法.针对飞机测量数据,运用内存映射和栅格划分技术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针对大规模测量数据的平滑、修复、多视拼合及区域划分算法.根据飞机外形特点,综合运用分片连续样条曲面、裁剪曲面、规则曲面和直纹面拟合方法求取全机外形,采用曲面变形技术修改外形以满足必要的工裳约束,提出了基于曲面、实体特征分解的飞机结构件反求方法;设计了凸块、型腔等基本特征识别和参数提取算法,以及反求平面轮廓线和辅助参数重建拉伸、旋转、扫掠等复杂轮廓特征的算法.对于二次曲面,识别曲面类型及约束,然后基于约束重建了曲面整体.对于飞机外形相关的结构件,当贴合面较窄、外形线接近于直线时,采用直纹面逼近,否则由蒙皮曲面等距间接求取.最后,各重建特征通过裁剪、缝合、特征融合等操作得到最终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