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327篇
航空   1752篇
航天技术   296篇
综合类   202篇
航天   7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强度预报一直是材料学的研究热点 ,因为这涉及到材料的组织设计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有很多种说法 ,而且提出了大量的模型 ,但迄今为止缺乏一个统一而完善的理论。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一些相关的模型 ,并指出了这些强化机制的不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2.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体表面处理和表面涂层可以使界面的性质得以改善。增强体涂层可分为金属涂层、陶瓷涂层 ;单层和多层涂层。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 :化学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 凝胶法等。本文针对铝基复合材料三种重要的增强体 :碳、碳化硅和氧化铝表面涂层以及它们对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3.
适用于室温RTM工艺的氰酸酯树脂基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对双酚 A型氰酸酯 (BADCy)进行改性 ,研制了适用于室温下树脂传递模塑 (RTM)工艺操作的高性能树脂基体。该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热变形温度 1 90~ 2 0 0℃ )和耐湿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与同属 RTM工艺的 45 0 3 A树脂相当 ,某些指标优于 45 0 3 A。较好地达到了改性目的  相似文献   
924.
介绍用脉冲电子束烧蚀法在不同温度的单晶硅 (1 1 0 )衬底上沉积铌酸锂铁电薄膜 ,以及用脉冲电子束进行薄膜晶化处理的实验结果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光电子能谱 (XPS)等方法 ,对薄膜的成份、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测试。采用表面轮廓仪测定 LN薄膜的膜厚分布均匀性等。文中探讨了靶材料烧蚀和沉积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研究表明 ,这种薄膜制备方法有许多独特之处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将为光电集成电路提供一种新工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25.
静态光电显微镜在测量中可进行非接触瞄准,提高了瞄准精度,而且为检测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合光显微镜的瞄准原则,建立数学模型可测量内孔孔径。  相似文献   
926.
从金刚石薄膜半导体器件的实用要求出发,比较了金刚石薄膜的各种图形化技术,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如播种法选择性生长、掩膜法选择性生长、离子束刻蚀和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  相似文献   
927.
化学气相渗透制备氧化硅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正硅酸乙酯为氧化硅先驱体,以 Nextel4 80纤维三维编织体作为沉积载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的方法制备了 Nextel4 80 /氧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正硅酸乙酯温度和沉积温度对沉积速率和渗透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沉积过程中产生瓶颈效应和固相粉末的原因以及沉积产物的相和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1沉积速率随正硅酸乙酯温度和沉积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2瓶颈效应是由于正硅酸乙酯浓度过高,导致沉积速率过快引起的;3固相粉末是因为沉积温度过高,正硅酸乙酯分子或分解的过渡产物在到达沉积区域前已经完全分解引起的;4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的化学气相沉积产物为无定型氧化硅;5化学气相沉积获得的无定型氧化硅基体与纤维有较佳的热匹配。  相似文献   
928.
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的优化设计及电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录锋  熊斌  王跃林 《航空学报》2002,23(3):211-214
 根据驱动模态频率和检测模态的频率相互匹配,用有限元法优化了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尺寸;根据建立的陀螺振动的等效电路模型,对检测振动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为传感器与接口电路的整体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9.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补偿动态逆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补偿动态逆误差的方法,并应用于超机动飞机控制器设计中,飞机的基本控制采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对于模型不准确导致的逆误差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在线补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补偿误差,弥补了非线性动态逆要求精确数学模型的缺点,而且可以简化动态逆控制律的设计,改善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30.
预混气爆震管中爆燃到爆震转捩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预混气爆震管中爆燃到爆管转捩(DDT)距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循环爆震试验,其中预混气为按化学恰当比配制的乙炔与氧气以及稀释剂氮气,变化的试验参数包括:预混气初始压力(0.02Mpa-0.1Mpa),稀释剂的浓度(0%-70%)及三种扰流片的形状,试验测得了不同工况下爆震管内火焰传播速度,并由此确定了DDT距离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混气初始压力下降或稀释剂浓度增加时,DDT距离增大,而安装扰流器后DDT距离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