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509篇
航空   1752篇
航天技术   615篇
综合类   351篇
航天   9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模压工艺制备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压工艺为主线,综述了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及其组织和性能;介绍了国内外不连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2.
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T300/5405和T300/NT9200复合材料以及基体树脂5405和NY9200的浇注料在80℃水浸中的吸水动力学,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和表达形态的变化,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湿热老化机理,结果表明:在80℃水浸的加速湿热老化条件下,两种复合材料的老化机理主要是吸入水分对基体的塑化/溶胀作用以及因树脂与纤维湿膨胀的不匹配所产生的内应力引起的微观开裂。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压气机动叶叶尖间隙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端壁面静止(工况 1 )和仅有端壁面运动 (工况 2 )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设计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模型 (工况 3)。对上述 3种工况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叶尖间隙流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工况 3比 2,1叶尖间隙泄漏涡生成得早且间隙泄漏流量较大;采用无粘叶尖间隙流计算模型,在叶片后面部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在叶片前缘部分由于流向压力梯度较大使得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74.
研究了NBR/EPDM并用胶的硫化体系中各组份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P对并用胶的性能影响最大,TMPTMA对于并用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DCP的协同作用来体现的,TAIC对于并用胶的影响主要在撕裂强度方面,增加或减少TAIC的用量均对撕裂强度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75.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ventral diverterless high offset S-shaped inlet is carried out at Mach numbers from 0.600 to 1.534, angles of attack from -4° to 9.4°,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8°. Results indicate: (1) a large region of low total pressure exists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let exit caused by the counter-rotating vortices in the S-shaped duct; (2)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inlet at Mach number 1.000 reach almost the highest, so the propulsion system could work efficiently in terms of aerodynamics; (3)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increases slowly at first and then remains unvaried as the Mach number rises from 0.6 to 1.0, however, it does in an opposite manner in the conventional diverter-equipped S-shaped inlet; (4)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inlet are generally insensitive to angles of attack from -4° to 9.4°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8° at Mach number 0.850, and angles of attack from -2° to 6° and yaw angles from 0° to 5° at Mach number 1.534.  相似文献   
176.
陈果  李成刚  王德友 《航空学报》2008,29(5):1319-1325
 获取易于理解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诊断知识规则对于深刻认识碰摩故障机理、有效诊断碰摩故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功能性观点的神经网络(NN)规则提取方法,介绍了连续属性离散、训练样本产生、神经网络训练、示例样本产生及规则提取等关键算法,并用Iris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航空发动机转子实验器获取碰摩故障样本,利用神经网络规则提取方法从故障样本中提取了碰摩故障诊断知识规则,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充分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7.
不同载荷方式下MDYB-3有机玻璃的变形与破坏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国  史飞飞 《航空学报》2008,29(6):1517-1525
 为了理解和评价MDYB-3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行为,采用CSS44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分离式Hopkinson技术和MTS液压伺服试验机分别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的力学试验。这些试验包括力学各向异性试验、穿孔试验、应变率从0.001 s-1到 2 000 s-1和初始温度从218 K 到 373 K的单轴拉、压试验、等幅应力控制下不同应力集中系数的双边缺口试样疲劳试验。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变形试样的破坏和断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①MDYB-3定向有机玻璃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能;②沿板面法线方向MDYB-3定向有机玻璃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在穿孔或冲击条件下它以脆性分层破裂和散落为破坏形式;③MDYB-3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响应强烈地依赖于应变率和温度,且在拉伸和压缩加载下表现出很大的强度非对称性;④双边带有缺口试样的S-N曲线表明,最大应力幅值较低时,MDYB-3定向有机玻璃的疲劳寿命对缺口不敏感。在循环载荷下裂纹起源与微层特性及层间强度有关,它起源于层间可处在缺口中段部位,最后文中对变形与破坏机理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8.
转子-滚动轴承系统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兴阳  陈果 《飞机设计》2009,29(3):71-80
建立了转子-滚动轴承系统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动力学模型.在联轴器不对中力模型中,分析了不对中力产生的原因;在转子系统中,考虑了不对中、不平衡和转静碰摩耦合故障.运用数值积分方法获取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对不对中力模型和滚动轴承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转子不对中和碰摩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9.
航空发动机滑油综合监控中的磨损故障融合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单一的滑油光谱监控手段容易漏报航空发动机磨损故障.根据滑油光谱监控和自动磨粒检测互补的特点,在某型航空发动机上实施滑油综合监控,应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实现发动机磨损故障的融合诊断,并开发出基于上述监控方法和信息融合诊断的滑油监控专家系统.通过对实际诊断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滑油综合监控和融合诊断方法可有效解决该型发动机轴承故障预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0.
尝试将蚁群算法引入飞行器优化设计领域,为此建立了适用于高维、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的连续空间蚁群算法,并以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例进行了验证.优化设计结果与采用遗传算法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蚁群算法的优点.该研究可为蚁群算法应用于复杂、高维的大规模飞行器设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