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6篇 |
免费 | 1632篇 |
国内免费 | 97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992篇 |
航天技术 | 1314篇 |
综合类 | 723篇 |
航天 | 17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39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275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76篇 |
2016年 | 238篇 |
2015年 | 293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418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346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六端口自校准方法.本方法从六端口相对功率理论出发,导出了六端口系统常数的自校准方程,给出了求解系统常数初值的方法,并利用梯度法对方程组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用一个匹配负载、四个失配负载就可以解出系统常数. 相似文献
312.
基于聚类PSO算法的舰载机舰面多路径动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舰载机舰面多路径动态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粒子群(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进行解决的方法.首先建立了舰载机舰面多路径动态规划问题数学模型;其次,在建立航母舰面环境模型、舰载机"凸壳"模型、碰撞检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聚类PSO算法进行问题求解;最后,通过编制程序对该解决方法予以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聚类PSO算法所求解的结果比较精确,且计算效率也符合实际要求.因此基于聚类PSO算法对舰载机舰面多路径动态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13.
生物系统全时滞稳定性表明系统对于时滞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因此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该研究通常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或数值计算方法.针对高维非线性含参数的生物系统,利用Hurwitz判据和多项式完全判别系统提出了带参数的非线性生物系统全时滞稳定性的一个充要代数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利用Grbner基、三角化分解和实解分类等符号计算方法来处理得到的代数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利用符号计算方法系统化、算法化和自动化分析生物系统全时滞稳定性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计算均是精确的,这为生物学家以及工程师研究某些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对实际生物模型,比如时滞Lotka-Volterra模型和SIR传染病模型全时滞稳定性问题分析得到的有效结果,证明了符号计算方法分析生物系统全时滞稳定性的可行性及其相较于传统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14.
文章针对现有临近空间浮空器持久区域驻留期间面临的“超热”、“超压”和抗风机动飞行对材料和能源技术的挑战,提出一种充分利用自然界热能和准零风层风场环境的新型临近空间浮空器技术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新型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和飞行操控策略;通过浮空器热建模仿真分析和参数总体设计,研究了主气囊热控参数、浮空器白天和夜间“超热”能力,以及浮空器体积规模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主气囊热控参数优化设计,可使浮空器白天“超热”值在100K以上,夜间“超热”值在20K以上,并给出了20~80K“超热”范围内的新型浮空器总体参数设计结果,这些结果满足浮空器高度调节所需浮升能力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315.
基于遗传进化算法反演吸波结构电磁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层吸波结构中未知参数层的电磁参数进行了反演.根据传输线理论确立的多层结构电磁参数与反射/透射系数的关系,建立正向反射率计算模型,根据自由空间法原理搭建的测试平台测量得到多层吸波材料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反射率信息,利用改进的遗传进化算法获取了多层吸波结构中未知参数层的电磁参数.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采用高斯随机数代替基本遗传算法的均匀随机数,避免了传统网络参数法厚度谐振、多值性问题和基本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问题.与传统传输/反射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同时适用于计算高、低损耗介质材料的电磁参数. 相似文献
316.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计算机网络防御研究中缺乏高层且易于细化的策略建模方法,因此在分析Or-BAC模型(Organization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的基础上,对网络防御控制行为进行抽象,建立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CNDPM,Computer Network Defense Policy Model).该模型对保护、检测和响应等策略进行统一建模,并引入角色、视图、活动自动分配的方法,以提高分配的效率,同时给出了策略到规则的推导规则,以细化为具体的防御规则.还给出了策略的完备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形式化描述及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表示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能够有效地转化为防御规则,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317.
统一硬化模型在复杂加载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超固结土模型是能够描述土的剪缩、剪胀、硬化、软化和应力路径依赖性等特性的简单、实用的模型,与剑桥模型相比,仅增加了一个材料参数(Hvorslev面斜率).采用基于SMP(Specialy Mobilized Plane)强度准则的变换应力方法对模型实现了三维化.在模型中应用加卸载准则来反映复杂加载条件下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模拟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会逐渐变硬,剪切模量逐渐增大、孔隙比减小、超固结程度不断增大等趋势.由循环加载以及真三轴试验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基本吻合表明了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318.
Development of thermal sensors and drilling systems for lunar and planetary regolit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 Kömle E. Kaufmann G. Kargl Yang Gao Xu Rui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8
We consider some novel concepts for thermal properties experiments aboard lunar landers or rovers, that may lead to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lunar near surface layers and the lunar thermal history. The new instruments could be developed using the experience and heritage from recently developed systems, like the Rosetta Lander thermal conductivity experiment MUPUS and existing designs used for terrestrial measurement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e describe shortly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uch sensors and 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when using them in the airless regolith layers of the Moon or other airless bodies. In addition new concepts to create appropriate drill holes for thermal and other measurements in the lunar regolit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19.
M. Amenomori S. Ayabe X.J. Bi D. Chen S.W. Cui Danzengluobu L.K. Ding X.H. Ding C.F. Feng Zhaoyang Feng Z.Y. Feng X.Y. Gao Q.X. Geng H.W. Guo H.H. He M. He K. Hibino N. Hotta Haibing Hu H.B. Hu J. Huang Q. Huang H.Y. Jia F. Kajino K. Kasahara Y. Katayose C. Kato K. Kawata Labaciren G.M. Le A.F. Li J.Y. Li Y.-Q. Lou H. Lu S.L. Lu X.R. Meng K. Mizutani J. Mu K. Munakata A. Nagai H. Nanjo M. Nishizawa M. Ohnishi I. Ohta H. Onuma T. Ouchi S. Ozawa J.R. Ren T. Saito T.Y. Saito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8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