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2954篇
航天技术   2125篇
综合类   192篇
航天   947篇
  2021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185篇
  1984年   162篇
  1983年   128篇
  1982年   152篇
  1981年   177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46篇
  1975年   50篇
  1974年   49篇
  1973年   32篇
  1972年   51篇
  1971年   36篇
  1969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91.
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开放式的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基于PC的四轴联动电火花数控系统,本研究通过采用神经模糊控制智能技术,并结合数据库,依据放电间隙状况对电火花成型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保证加工过程处于优化状态,文中还详细研究了高精度双闭环控制以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相似文献   
392.
轴向载荷下复合材料元件吸能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三种结构形式的复合材料元件在轴向准静态载荷下的压溃过程和能量吸收能力。通过组试件在轴向准静态载荷下的压溃试验,研究复合材料的缓冲吸能机理,对吸能能力进行了定义,并对试件的峰值截荷、持续压溃载荷和吸能能力等作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93.
金属零件的一种快速成型制造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当今快速成型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快速成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选区激光烧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功率激光快速成型系统的金属零件成型工艺。这种方法首先烧结金属与有机粘结剂的混合粉末,生成“绿件”,而后除粘、熔渗金属,最终得到致密的金属件。最后,文中给出了加工实例,并对这种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94.
基于聚束照射SAR成像算法的条带SAR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聚束照射合成孔径雷达(SAR)与条带模式SAR成像算法上的统一,本文利用两种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条带模式SAR数据分块处理,等效成聚束模式数据。然后,用聚束照射SAR成像算法实现条带数据的成像处理。针对具体数据,文中还对成像区大小的选择作了分析,并推导出成像长度与滤波器带宽应当满足的关系式。包场数据的处理严格证实了理论分析并验证了本文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5.
在应用模糊逻辑建模与辨识方法建立微下击暴流风切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恒定俯仰姿态改出微下击暴流的飞行引导策略,提出了一种改出微下击暴流风切变的模糊反馈控制系统,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该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飞机穿越微下击暴流风场的动态特性;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可使得飞机在穿越微下击暴流风场时具有较好的改出性能;另外,遗传算法的应用对已设计的模糊逻辑控制器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改善了飞机穿越微下击暴流的性能。  相似文献   
396.
探讨了离散作业型(Job shop)车间中的作业调度的分阶段模型,并根据离散作业调度的阶段性提出了基于作业状态空间的逐段式车间作业调度算法,通过对一个实际车间作业调度仿真比较,此算法运算速度比最短加工时间(SPT)和最少工作量剩余(LWR)算法快,其调度结果在实际作业车间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397.
一种新颖组合变换器拓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电源模块并联和串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拓扑,克服了双管正激变换器副边二极管电压应力过高,输出电压和电流脉动大,只能应用于输出中低压场合的缺点,具有副边二极管电压应力低,可靠性高,原边开关管电流应力低,输出电压和电流脉动小,磁芯元件体积小等优点,本文对该新颖组合变换器进行分析,仿真和实验,表明适合应用于输入中,高电压,输出高压,大电流场合,并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6KVA逆变器前级变换器,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98.
变化和重构是快速可重构信息系统 (RRIS)的两个核心概念 ,RRIS对变化的适应或演化能力使它优于传统信息系统。本文首先提出 RRIS的体系结构 ,然后以 RRIS框架为重点 ,讨论框架的定义、分类及设计 ,研究框架的构成、构成元素 (业务构件 )的设计及构件如何在构架的组织下协调地安插在 CORBA的软总线上 ,实现类似硬件IC的即插即用。构件在框架上即插即用的灵活机制及热点构件 (反映变化 )的灵活运用 ,提高了框架的可扩展性、可定制性 ,从而提高了 RRIS适应变化的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399.
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监测及初步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开展赤道区的电离层闪烁形态特性及相关物理过程的研究,空间中心海南台站建立了一套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利用Plessey GPS Builder-2系统开发的,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了修改,使其能以高采样率(50/s)同时并行记录11个通道GPS信号强度数据.对2003年7—12月间L-波段电离层闪烁事件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日落后到午夜附近,其中9—11月较7—8月闪烁发生和结束的时间明显提前;电离层闪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9—11月较其他月份明显增强,其中10月达到最大;电离层闪烁的逐日变化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闪烁的发生在秋分附近9月底到10月中旬的磁静日期间达到最大;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增强通常会抑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这种情形在秋分附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0.
In this work a study is perform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st forward interplanetary shock parameters at 1 Astronomical Unit and sudden impulse (SI) amplitudes in the H-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for periods of solar activity maximum (year 2000) and minimum (year 1995–1996). Solar wind temperature, density and speed, and total magnetic field, were taken to calculate the static pressures (thermal and magnetic) both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ides of the shocks. The variations of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 and pressures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SI amplitudes. The solar wind speed variations presented good correlations with sudden impulse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larger than 0.70 both in solar maximum and solar minimum, whereas the solar wind density presented very low correlation. The parameter better correlated with SI was the square root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showing a larger correlation during solar maximum (r = 0.82)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r = 0.77). The correlations of SI with square root thermal and magnetic pressure were smaller than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but they also present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r > 0.70 during both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Multipl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I in terms of the three pressure terms have shown that 78% and 85% of the variance in SI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respectively, are explained by the three pressure variations. Average sudden impulse amplitude was 25 nT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21 nT during solar minimum, while average square root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is 1.20 and 0.86 nPa1/2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respectively. Thus on average, fast forward interplanetary shocks are 33% stronger during solar maximum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and the magnetospheric SI response has amplitude 20% higher during solar maximum than during solar minimum. A comparison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syganenko’s model corrected by Earth’s induced currents) of the coefficient of sudden impulse change with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variation showed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values around 17 nT/nPa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