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326篇
航空   1437篇
航天技术   407篇
综合类   225篇
航天   5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SBS改性再生型木塑复合材料及其耐水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各项资源,本项工作将固体废弃物中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回收后与废弃的木纤维、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备出SBS/再生型木塑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水煮试验。结果表明,SBS的加入使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SBS可以作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增韧剂。SBS/木塑复合材料经过8周、60℃的水煮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膨胀率均有所增加,弯曲模量和冲击韧性分别平均下降14.4%、10.8%。水煮试验初期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增大,第8周后弯曲强度增加的幅度约10%。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破坏模式以界面脱粘为主,而加入SBS后,复合材料的破坏以纤维断裂和基体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32.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卫星在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以及测试软件的功能和实现。  相似文献   
34.
姜磊  熊健  肖波  王博涵  胡宏斌 《推进技术》2020,41(3):605-614
为优化旋流燃烧室头部结构、提高其运行性能,针对三种旋流器文氏管和燃料喷嘴的组合结构和两种流通面积的旋流器,开展了常压下以甲烷为燃料的燃烧室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头部结构的冷态总压损失系数与来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燃料喷嘴插入文氏管的位置过深或过浅都会增大流动阻力,在来流速度9.7m/s条件下,喷嘴处于中等插入位置时总压损失系数降低6%左右;开放空间下,燃料喷嘴的位置越浅越利于火焰稳定,受限条件下这种影响被缩小,并且受限火焰的稳定工作范围明显宽于相同入口条件下的开放火焰;增大旋流器流通面积有利于降低总压损失系数、增强火焰稳定、减轻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但不利于促进燃料和空气掺混,导致NO和CO的排放浓度都变大;在临近贫油熄火状态时,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加剧,明显高于稳定燃烧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5.
FL—23风洞洞壁对跨声速颤振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在FL-23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采用动力相似的四种不同尺寸的60°三角机翼平板半模型。结果表明:洞壁干扰提高了跨声速颤振临界速压,当模型展长对试验段宽度的比值Lm/B为0.687、0.600和0.512时,使颤振临界速度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分别减小3.8%、2.5%和1.4%。改变开孔率的试验定性验证了上述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6.
飞机平尾偏角引动量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飞机纵向操纵系统工作原理和纵向平飞操纵原理,推导了平衡速度与平尾偏角的关系式,分析了操纵杆力、平衡速度、平尾偏角的相互关系及平衡速度的调整原理。结合平尾偏角检测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机械臂自动检测飞机平尾偏角的方法,成功研制了平尾偏角自动检测仪,并用于平衡速度的调整。反复检测表明:该检测仪可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检测方法,提高了飞机维修保障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模用锌合金ZA4-3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流变铸造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稳定的Al2O3P/ZA4-3复合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压缩强度、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使锌合金的压缩强度、室温和高温硬度以及耐磨性明显提高,其弯曲强度略有降低,而其冲击韧性下降了 。最后还讨论了成形工艺参数、颗粒含量和颗粒直径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描述的实验采用干冰为示踪粒子,对脱体涡系作了流动显示,并对摄取的图片进行了数字图象处理。结果清楚地提示了涡的三层结构。在主涡的诱导下,出现二次涡,而二次涡会影响脱体涡的速度分布。实验还得到了脱体涡流场的灰度分布图,并将得出的涡核直径与LDV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还证明来流迎角、侧滑角及前缘后掠角会影响涡核的位置和强度。当机翼前缘后掠角增加时,脱体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9.
基于连续覆盖特性分析的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需要对地面目标进行连续覆盖的星座的设计问题.首先推导了对覆盖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星间覆盖间隔时间和轨道面覆盖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针对不同配置的星座进行了计算,使用工程仿真软件STK验证了分析结果.通过理论分析、算例计算以及工程仿真为该类型星座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0.
Laminar flow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the drag of a commercial aircraft by expanding the laminar flow reg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aircraft. As material science develops, the emergence of new materials such as low surface energy materials has offered new choices for laminar flow design of commercial aircraft. Different types of low surface energy micro-nano coatings are prepared to verify the effects on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position and the drag of the airfoil through wind tunnel tests.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adopted for measuring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while the momentum integral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drag coefficient through a wake rak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ings are capable of moving backward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position at both a low velocity of Mach number 0.15 and a high velocity of Mach number 0.785. Results of the momentum integral approach demonstrate that the drag coefficients are reduced obviously within the cruising angle of attack range from 1° and 5° by introducing the low surface energy micro-nano coat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