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597篇
航空   1777篇
航天技术   806篇
综合类   658篇
航天   82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With major emphasis on simulation, a university laboratory telerobotics facility permits problems to be approached by groups of graduate students. Helmet-mounded displays provide realism; the slaving of the display to the human operator's viewpoint gives a sense of `telepresence' that may be useful for prolonged tasks. Using top-down 3-D model control of distant images allows distant images to be reduced to a few parameters to update the model used for display to the human operator in a preview model to circumvent, in part, the communication delay. Also,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a format for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permit short-term local autonomous operations.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can be made simpler and faster without trying to construct sensible images from the bottom. Control studies of telerobots lead to preferential manual control modes and, in this university environment, to basic paradigms for human motion and thence, perhaps, to redesign of robotic control, trajectory path planning, and rehabilitation prosthetics. Speculation as to future industrial drives for this telerobotic field suggests efficient roles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such as NASA  相似文献   
273.
切削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切削变形过程,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试验研究,物理过程跟踪观察困难,且试验成本非常高,如要想获得较多的试验数据,需采用较多的试验方法,做较多的试验,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对各种材料的切削性能有较深刻的了解。然而,运用有限元分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等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揭示切削加工过程,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获得较为丰富的各种数据,这对实际生产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74.
李爱  陈果  张强  侯民利 《航空学报》2010,31(12):2407-2416
 通过对智能化诊断技术的研究,提出将人工智能多智体(Agent)技术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中。构建了基于多种油样分析的多智体协同诊断专家系统方案,并开发了飞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控专家系统(AHMES1.0),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的磨损故障监控。专家系统由污染分析Agent、理化分析Agent、铁谱分析Agent、光谱分析Agent、融合诊断Agent及综合诊断Agent构成,综合诊断Agent负责控制和管理其他Agent进行协同诊断。根据飞机液压系统诊断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各Agent的诊断规则。最后用实际的故障案例进行了验证,表明了多智体协同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5.
微生物活动会造成航空煤油变质、过滤器阻塞、设备腐蚀、仪表失灵等严重后果,影响航空安全。将采集的污染航空煤油试样,与纯净油品在实验室进行富集培养,研究了微生物油品污染前后的密度、粘度、总酸值、固体颗粒、冰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指出了现有航空油料管理规定在微生物检测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增加部分检测指标的建议,以尽早发现微生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276.
对航空发动机主轴疲劳寿命分析多采用斯贝MK202发动机应力标准EGD-3中提供的方法。本文以某涡轮轴为对象,基于EGD-3方法,分别采用通过查表和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行寿命估算,并利用应力修正系数法对主轴低周疲劳寿命分析,并将结果与传统名义应力法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运用应力修正系数法估算主轴低周疲劳寿命结果与EGD-3查表结果相当,是可行的;在高低周载荷下,使用有限元法计算应力集中系数的EGD-3方法计算的主轴疲劳寿命更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77.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有机玻璃模型上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管间流体斜向冲刷管束。管间流场中非稳定区的流体由于接近换热器的轴心,受三角区漏流的影响,流速沿轴线方向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强的轴向速度。稳定区内的流体流动较为平稳,其切向速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旋流特征,是换热效果较好的区域。管间流场的流体具有沿轴线方向波动的径向速度,可以增加流体的扰动,有利于传热。在管束外围,折流板与简体之间的漏流会增加流体的轴向速度,而搭接区的漏流则使得流体的切向速度增加而轴向速度减小。漏流对流体流速的影响会沿着轴线方向不断减小,流体流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78.
陈雨森  沈瑞祥 《航空学报》1990,11(4):177-181
 本文研究了一种八毫米波段平衡混频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在针对实际电路结构建立起等效电路模型后,采用最优化方法对电路结构参量作了优化。对实际制做的混频器性能作了初步测试,最佳双边带噪声系数约为6dB(其中包括1.4dB中放噪声贡献在内)。  相似文献   
279.
陈晓  姜萍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26-228,290
本文介绍了在一个大宽高比大扩压角二元亚音扩压器中采用适当几何参数的凹型面埋入式涡流发生器有效地控制扩压壁和角落区域分离流的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该型式涡流发生器主要几何参数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还对该型式涡流发生器与常规翼型式涡流发生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0.
轴对称件超塑约束胀形过程FEM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变形刚粘塑性有限元 ( FEM)模拟了圆板轴对称超塑约束胀形的贴模过程。研究了胀形件几何尺寸 (胀形高宽比 HP/RD)、材料速率敏感指数 m、摩擦因子 Am 对胀形件贴模过程 ,以及贴模方式对厚度不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