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56篇 |
免费 | 2544篇 |
国内免费 | 76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884篇 |
航天技术 | 1157篇 |
综合类 | 686篇 |
航天 | 20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0篇 |
2024年 | 237篇 |
2023年 | 301篇 |
2022年 | 536篇 |
2021年 | 583篇 |
2020年 | 523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433篇 |
2017年 | 556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401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462篇 |
2012年 | 526篇 |
2011年 | 515篇 |
2010年 | 407篇 |
2009年 | 435篇 |
2008年 | 429篇 |
2007年 | 416篇 |
2006年 | 405篇 |
2005年 | 352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前轮操纵系统是大型飞机实现地面滑行机动和按预定轨迹起降控制的关键系统之一。针对轮胎转向时复杂的负载特性以及电液伺服系统自身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结合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飞机前轮转向滑模控制方案,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2.
在一维气相稳态反应流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细粒度AP对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燃速的影响,引入工艺粒度d*s,修正了AP对燃烧表面结构影响因子fAP和分解影响因子gAP,建立了适用于细粒度AP的CMDB推进剂燃速预示模型,该模型可从推进剂化学结构参数出发,定量计算AP-Al-CMDB推进剂的燃速。结果表明:在压强9.8~19.6MPa条件下,不同AP粒度和含量下的燃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大部分误差在5.0%,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对推进剂配方研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航空器在飞行时的碰撞风险在航空安全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针对碰撞风险的研究主要采用REICH模型、国际民航组织的碰撞风险模型、EVENT模型、交叉航路模型、概率论模型、基于随机微分方程分析模型、RASRAM模型等常用模型。为了对比不同模型在碰撞风险安全评估研究中的能力,讨论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针对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碰撞风险安全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构建有关防撞系统的碰撞风险模型;分析通信、导航、监视性能对碰撞风险的影响;分析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碰撞风险;分析基于RECAT尾流间隔标准研究。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的碰撞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此有效开展我国飞行碰撞风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14.
针对非线性飞机方程的控制有效率进行了故障检测与诊断,通过将吹风表格数据处理成一种参数化非线性函数,找出了飞机状态量与控制律分离的控制有效率表达式和检测方法,算法中将检测结果与对应故障模式进行了分类处理,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最后用飞机的实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较快的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15.
116.
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容易经历层流/湍流转捩,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在摩擦阻力、热交换、噪声和掺混等方面有巨大差别,转捩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超声速技术突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当前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现状,并将其归为三类:已知主要原因的现象与规律、已知部分原因的现象与规律、未知或矛盾的现象。其中已知主要原因的现象与规律包括壁温、马赫数和噪声影响;已知部分原因的现象与规律主要有头部钝度、熵层和攻角影响;未知或矛盾的现象主要有单位雷诺数影响、转捩区长度、转捩区摩阻和热流分布等。同时介绍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影响因素研究、转捩机理研究、转捩预测方法及模型研究、促进/推迟转捩的控制方法研究、以及一些公开的飞行试验等方面的进展。最后指出,在今后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建议把单个影响因素独立出来研究,尽量避免多因素相互干扰;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研究需要特别关注横流失稳、熵层和模态相互作用;转捩预测需考虑三维边界层和来流扰动的影响;转捩控制研究应重点关注高效、低阻、低热的控制方法;转捩飞行试验十分重要,飞行试验和静音风洞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过去60多年的研究经验表明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多种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究前体构型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压缩角度及几何长度下,设计了升力体前体和类乘波体前体两种构型方案。就不同构型对前体/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进气道二维流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进气道二维流动,三维升力体和类乘波体前体构型在设计状态和不同来流攻角下均存在一定的横向压力梯度,导致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降低,与二维流动差异较大,前者流量系数下降20.3%,后者下降9.0%。相比较而言,类乘波体前体在流量捕获能力及升阻比等方面性能更优。增大类乘波体前体宽度比和前缘角度,可以减小前体横向压力梯度,提高前体/进气道的流量捕获能力,前者提高了升阻比,而后者则降低了升阻比。 相似文献
118.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离散动态系统 ,提出了一种新型鲁棒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对被诊断系统进行故障检测 ,而且同时能够实现故障的分离和辨识。它首先通过构造一个辅助系统 ,将故障的辨识问题转化为min max问题 ,并且通过巧妙设计辅助系统的输出增益矩阵 ,使得辅助系统与被诊断系统的状态差值方程和输出差值方程稳定 ,然后将min max问题转化成LMI问题 ,最后通过求解LMI问题来实现故障诊断。分析了故障诊断方法的鲁棒性、灵敏度和故障的辨识误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9.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要地防空威胁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进行要地防空作战中,对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进行排序,是我歼击航空兵适时恰当进行空中截击和火力分配的前提。文中在对要地防空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要地防空威胁排序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实例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