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382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3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81.
As the role of missions and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outer spa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essential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many earthly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as well as space science questions, thanks to their lower cost and faster development process CubeSats can benefit humanity and therefore, you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ave been motivated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new CubeSat missions. Not very long after their inception, CubeSats have evolved to become accepted platforms for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showed that they are a feasible tool for conduct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s, not only in the Earth orbit but also in the interplanetary space. For many countries, a CubeSat mission could prompt the community and young teams around the world to build the national capacity to launch and operate national space miss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gateways opened up to the younger scientific community by the advent and adap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to CubeSat missions. The role of cooperation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capacity-building and education are also explored. Thus, the present article also aims to provide useful recommendations to scientists, early-career researchers, engineers, students, and anyone who intend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nd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CubeSats and CubeSats-based missions.   相似文献   
682.
美空军2号人物提出了一项摆脱美国防工业困境的计划,即通过充分减缓飞机这类武器系统的生产来适应国防经费的削减,但同时通过充分地预测以保持一支能应付两个较大规模地区冲突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83.
亨廷航空公司(Hunting Aviation)已经完成了为Saab340B安装两个超级电子公司的主动式声音控制系统的任务,通过一个主动式座舱噪声降低系统为装有涡桨发动机的萨伯飞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噪声监控工作。 许多公司都在为涡桨飞机研制和试验噪声控制系统,其中包括GEC-马可尼电子公司、法国塞克斯坦特航空电子公司-马特拉·凯普系统公司合资企业以及美国洛德公司,但是萨伯公司已决定选用超级电于公司(正式命名为道蒂公司)的噪声降低系统作为Saab340BPlus(最新型的涡桨飞  相似文献   
684.
为了确保一些主要计划不受影响,美国空军向美国国防部提出了一个节约经费的方案包括将它的新的初级教练机和火力圈外发射的隐身导弹计划推迟三年.早在8月,一份来自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多伊切的备忘录建议,国防部准备取消或推迟9项重要的国防系统计划,包括F-22、联合初级教练机系统(JPATS)、远程三军火力圈外攻击导弹(TSSAM)计划.空军的这次反提案正是为了想确保F-22计划,只是同意降低一些即将生产的预生产型飞机的比例,而同意  相似文献   
685.
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技术杰作之一可能是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航天指挥控制中心(MCC)。该中心各指挥室经历了美国技术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首次登月、营救天空实验室以及首次发射航天飞机。60年代初MCC首次启用时,的确是技术杰作。然而该设施自阿波罗任务后只进行过不大的改进。直到最近,它仍然维持着以单主机的结构,  相似文献   
686.
本文分析了对 GPS 相对大地测量有重要影响的电离层误差特性。电离层误差、星历预报误差和对流层延迟误差是影响 GPS 测地精度的三个主要误差源。借助高精度数字式 GPS 接收机(如 T14100GPS 导航接收机),星历估计和预报技术在日益改善。现在正在研究精确的对流层延迟修正技术,例如使用便携式水汽辐射计测量大气中水汽含量对 GPS 信号延迟的影响。为了获得相应的 GPS 测地精度还必须重视电离层误差的修正。本文讨论了三维基线精度,它随电离层条件、电离层修正精度、基线间隔、定向和事后处理方法而变化,给出了使用 T14100GPS 导航接收机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Geomark 事后处理软件包的实际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87.
四向织物增强碳一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这种复合材料是为制造在工作时承受很高的热应力的零、部件而专门设计的。本文概要地描述了四向织物并指出它与三向、七向、十一向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四向织物是用单向碳纱按“抽拉工艺”制得的杆制造的,复合研究证明沥青在压力下浸渍-碳化工艺是优越的。  相似文献   
688.
借助光电数字化装置,用计算机鉴定和识别复杂的图形和形状,比人眼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已研制成光电数字化系统的硬件,并建立了软件,以解决把这种技术应用到摄影和实时测量装置中的问题。本文描述了光电数字化过程的原理,典型的目标识别技术以及硬件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689.
用磁性编织法能编织出用于复合材料构件的各种形状的织物,它们不会因出现分层现象而导致材料破坏。本文以某些特殊应用为例,详细讨论了这种结构对复合材料市场发展的可能影响。若用复合材料作为飞机主结构件,则飞机用复合材料预期可从目前占飞机重量的3%提高到65%。在建造桥梁和房屋等建筑物时,若把复合材料作为常用材料,可大大降低造价。在运输方面,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可望显著减少燃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690.
 压力浸渍法是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方便而廉价的方法。在这种工艺过程中,能独立控制纤维预制件温度T_p、熔融金属温度T_m、浸渍压力P和冷却速度等重要工艺参数。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反应使纤维强度下降,复合材料性能恶化,从而限制了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控制无涂层的P-55纤维与1100Al和Al-0.34%Ti合金之间的界面反应,讨论压力浸渍法工艺参数对P55/Al和P55/Al-Ti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缩短纤维与熔融金属铝之间的接触时间和在基体中加入钛元素以降低碳在熔融铝中的活性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