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44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状态检测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进气道保护控制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一问题,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二维稳态流场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粗糙集方法对进气道的测点进行约简处理,得到了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的分类准则,对分类准则进行了内在的物理机制分析,并利用其它工况数据对判断准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分类准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论述了采用曲有限元的优点及用曲元计算机身结构的技术途径。讨论了推导曲元刚度矩阵采用的壳体理论公式的适用性,以及构造曲元位移函数时包含完全刚体位移的优越性。介绍了计算机身结构常用的元件库。根据曲元的特点,取消统一座标,采用分片局部座标系。导出了组合结构常用的转换关系。解线性代数方程组采用波前法,在DJS-15机形成通用程序。用通用程序计算了某机油箱舱,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ZM-4300光学遥感器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针对航天光学遥感仪器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而设计制造,可进行航天光学遥感仪器的热光学、热真空、热平衡及热循环等空间环模试验。设备包括8个主要分系统;具有液氮和机械制冷两个制冷流程;真空容器24 h累积污染量不大于1.36 g/cm2。  相似文献   
15.
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抗反压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抽吸开孔率下某典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简要分析了压比变化对隔离段内部流场的影响,在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附面层抽吸对进气道最大抗反压能力的影响,给出了最大抗反压能力随抽吸流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提高进气道抗反压能力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能够提高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相当于增加了隔离段的长度.抽吸孔面积越大,相对抽吸流量越大,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16.
于达仁  唐井峰  鲍文 《推进技术》2008,29(6):759-763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会改变发动机的循环结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理论上分析了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对发动机单位推力的影响,讨论了电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发动机性能,定量给出了不同电弧数目下的发动机单位推力。结果表明,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的单位推力随着电弧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发动机单位推力存在最大值;增加电弧数目所获得的发动机单位推力的增益随着电弧数目的增加而不断减缓。  相似文献   
17.
TC21钛合金喷丸强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对TC21钛合金表面喷丸强化层内的微观结构和纳米压痕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21钛合金表面经喷丸强化后,在表层形成一个弹塑性变形层。强化过程中由于密排六方晶体的基面、柱面和锥面滑移系的开动,造成位错密度升高,α相中位错形貌呈现网状;强化前纳米压痕硬度为3.2GPa,强化后为6.7GPa,提高1倍以上。在强化层内形成很高的宏观残余压应力,并且表现为由表面向里逐渐减少的梯度变化。强化层深度达到370μm。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思龙  秦江  周伟星  鲍文 《推进技术》2018,39(10):2177-2190
简要回顾了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的基本特点。根据高超声速推进本身特点,从不同层面分析了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就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系统冷源不足、冷源及热载荷分布不均、系统动态特性复杂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热沉提升技术、超临界化学反应流动换热特性、强化换热技术以及再生冷却动态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基于此,对目前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高热沉燃料技术以及组合冷却技术等现有冷却技术的深化研究以及与其它领域技术的结合,是今后高超声速推进再生冷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需求,本文论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的基本问题。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认识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探索了控制任务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推力控制、燃烧模态控制、进气道控制、调节/保护多回路切换控制和发动机/飞行器一体化协调控制。最后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的强化换热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燃冲压发动机采用燃油冷却壁面的主动再生冷却方式,如何提高冷却效率、减少冷却用的燃油消耗量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类比于压力容器的等强度设计原则,提出了主动热防护的等壁温设计原则,对发动机主动再生冷却结构进行局部强化换热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冷却通道高度及人工粗糙度高度沿着通道壁面的变化规律,提高燃油的冷却性能。从算例得到,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不同喷油量和不同燃油当量比情况下,为了达到壁面最高温度不超限,经过优化的强化换热壁面能够比非强化换热壁面少用冷却燃油30%以上,这对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热防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