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31篇
航天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中通过对行星际激波传播的动力学效应的考虑,根据日本的IPS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高年期间85个耀斑-IPS激波事件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激波的传播相对耀斑法线方向是非对称传播.传播最快的方向,就经度而言趋向行星际螺旋形磁场方向;就纬度而言很接近在此事件期间日球电流片的平均纬度.(2)传播的纬度范围(-60°— +40°)远比传播的经度范围(<—90°—+90°)小.(3)激波的能量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南-北不对称性,它决定了激波传播的非对称特性.所研究的85个耀斑-激波的平均能量~2.7×1031尔格(单位立体角).上述结果与我们分析美国圣地亚哥IPS观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3].   相似文献   
22.
采用数值手段模拟了1998年5月2日日冕亮度观测图,计算模式改进为球坐标下系下特殊的二维理想磁流体(MHD)模型,即把(r,φ)坐标建立在SOHO观测日冕亮度的子午面上,消除了子午面极区的几何奇异性,根据SOHD日冕观测布置磁极子得到初始磁场位形,内边界条件采用自治的投影特征边界条件,计算迭代出稳态的多 磁场结构,得得到了与观测基本一致的亮度图,计算结果表明在太阳表面附近磁场位形对太阳凤等离子参数分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磁场强度对日冕定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维MHD模型及时变方法为基础,内外边界完整的设影特征线边界条件,考察了太阳日冕大气的定态结构随偶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偶极场强度的增加,磁场对太阳风的约束增强,低纬闭磁场打开程度减少,高纬与低纬区速度差增加,并且在阿尔文马赫数为1的点附近达到最大,速度过度区变陡;随着日心距离增加,低纬区宽度减小,速度过渡区变陡,可定性解释Ulysses飞船的新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24.
以IPS观测数据为基础,在考虑了加速剖面对太阳风源位置和速度大小的影响下,探讨了1984年1745-1755Carrington周太阳风速度在源表面上的二维分布.结果显示:观测和理论结果均显示出此期间北半球太阳风速度明显高于南半球,特别是经度0一30°,300-360°N的高速流均有不同程度的从极区向南侵的现象.低速带与磁中性线有一定程度的类似即均为单峰结构.但理论和观测给出的低速带的峰值位置与磁中性线的峰值位置略有差异,而且磁中性线的报幅大于观测和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离散二维三分量理想磁流体力学守恒型方程组(MHD)的算法(NNDMHD),它有效地控制了磁场散度不为零误差对动量方程组的影响,把气体动力学中计算跨音速流动问题的有效算法——无振荡、无自由参数(NND)格式推广应用到MHD方程组中。利用该算法首先对常见一维和二维算例进行数值试验,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消除了间断处的非物理振荡。然后对太阳风在子午面轴对称盔形磁场位形中流动进行数值试验,在这个算例中,物理量沿径向变化大,NNDMHD格式仍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磁场散度离散不为零误差导致的非物理流动。这个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网格划分比通常情况和稀4倍时,该算法仍保持很好的计算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基于1995-2007年Wind飞船观测到的105个磁云事件, 按照磁云在地球附近是否与日球电流片发生碰撞, 将其分为碰撞和未碰撞两类, 得到初步分析结果. ①可能与日球电流片发生碰撞的磁云事件有51例, 约占事件总数的49%; ②发生碰撞时, 磁云与日球电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内呈现动力学相互作用增强的趋势, 例如多呈现局部的磁场方向间断结构(或称局域电流片结构), 伴随磁场强度下降、质子温度升高、部分质子速度分量出现跃变, Langmuir波或100~250,kHz的离子声波出现增强,这些现象可能与碰撞相互作用区域内发生的磁重联有关; 没有碰撞时这些特征一般不明显; ③至少有15个事例中, 磁云前后背景磁场的极性相反, 或磁场极性反转的位置位于磁云内部, 显示磁云可能正在跨越电流片运动; ④在几个磁云事件中发现磁云的亮环和亮核纤维结构. 这些极为初步的分析结果有利于了解磁云与日球电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7.
空间天气科学与有效和平利用空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天气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科学。文章首先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角度对空间天气科学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指出空间天气科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助力科技革命的"加速器"和关系空间安全的"倍增器";接着对空间天气科学与有效和平利用空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我国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和对人类的服务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制定和实施"国家空间天气十年计划"和"空间天气科学服务和平利用空间国家专项"建议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8.
从属函数在地磁扰动预报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耀斑、行星际激波和地磁扰动的观测资料而建立的从属函数,对1984-1985年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中能证认出的耀斑-激波所引起的地磁扰动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T≤10%的事件数为20个,占总事件数的50%,δT/T≤2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70%以上;(2)磁扰幅度(ΣKp)大小的预报,其相对误差δΣKp/ΣKp≤30%的事件数为32个,占总事件数的80%,而δΣKp/ΣKp≥60%仅占15%.本文方法显示了一定潜力,有待从聚类分析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9.
1988年12月16日云南天文台PhoenixⅠ日冕射电频谱仪观测到一次同日冕物质抛射相伴随的微波Ⅳ型大爆发。从0826—0941UT;三个波段的主峰间出现了121min的长周期振荡。在第一主峰的6个次峰间出现了1.2min的短周期振荡。根据北京怀柔磁场图,计算了爆发源区的亮温度,电子幂律分布等物理参量。采用慢波模式计算的短周期振荡与观测结果相符。初步解释了这次微波Ⅳ型大爆发,CME及其它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30.
提出完备正交函数基(OFSE)展开方法,求解冕环中无耗散扭转Alfvn波。每个基函数对应冕环中每根磁力线的一个固有角频率ω_n,当冕环足点驱动频率等于磁力线的固有频率时,Alfvn波将在这根磁力线处发生共振。采用OFSE方法求解了双足点驱动时冕环Alfvn波的时变演化问题,给出了时变解析解的新形式,其中包含共振项,从共振项可以发现,在共振角频率为ω的共振磁力线附近,在时间t为π/ω的整数倍时,出现δ型间断;在t为π/(2ω)的奇数倍时,出现1/x间断。共振磁力线振幅随时间线性增加,增加的斜率正比于Alfvn波速,反比于冕环长度,与驱动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