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27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以莫来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为主要成分,以硅溶胶为黏接剂制备的隔热瓦作为增强体,真空浸渍SiO_2溶胶后经过凝胶、老化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隔热瓦/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含有一定量的红外辐射抑制成分,随着隔热瓦中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室温热导率从63 mW/(m·K)降至47 mW/(m·K),在热面600℃持续15 min条件下的背面温度从200℃降至117℃,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但因玄武岩纤维的使用温度显著低于莫来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温线收缩率增大,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2.
随着微系统追求更小的尺寸、更高的集成度,圆片级三维封装技术已成为未来微系统封装的发展趋势。基于玻璃回流工艺,提出了一种新型圆片级三维封装技术。设计了用于实现单模光纤阵列与玻璃基板上平面光波导之间耦合封装的U型槽阵列,采用高导硅作为垂直电引出,制备了玻璃-硅复合基板,并用玻璃帽实现了封装。玻璃-硅复合基板技术在三维微系统和光电子封装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将氩弧焊枪的结构作了如图的改进,效果较好。 原来是在锥体上开缺口,依靠锥面的挤压夹紧钨丝,现改用弹簧夹头装夹钨丝,不仅牢固,而且避免了通电后的粘连现象。同时,为了改善气流的挺直性,克服其急促、紊乱状况,还增加了气室的分气孔。而且,为了增强焊缝熔池的保护,减少金属在熔化结晶过程中受空间气体的侵入,在喷嘴里装上一个衬套,并在衬套端面垫上两层80~100目的铜丝网。实践证明,这样做,焊缝  相似文献   
84.
载体催化元件是最为常用的矿下瓦斯浓度检测器件,它灵敏度较高,线性度好,可精确地检测瓦斯浓度.为了克服其容易H2S中毒的缺点,采用并改进了现有的防中毒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元件的抗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85.
首先介绍了风切变对民航运行的危害,然后简要介绍了预警式(前视式)风切变探测系统的类型,包括红外、微波多普勒、激光多普勒,以及它们的原理、特点,指出了它们对民航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6.
采用Dijkstra算法,分析了低轨(LEO)卫星网络的距离最短、时延最小、跳数最小、持续时间最长等典型路由切换策略,并比较了性能。在综合考虑切换性能和时延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持续时间最长和时延最小组合,以及完全路由重构与部分路由重构结合的混合切换策略。各切换策略性能比较的结果表明,该混合切换策略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微小卫星的概念和技术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微小卫星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几家主要的小卫星制造商和微小卫星应用实例以及编队飞行情况。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平面法,设计了某型歼击机的控制增稳系统,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90.
针对飞机液压系统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飞机液压系统空气污染控制相关标准的编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