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66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国外气体发生剂研制动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评述了气体发生剂的特点、应用、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气体发生剂领域的新动向。认为未来气体发生剂的发展仍主要沿着高能、无烟少烟和廉价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军民两方面用途。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均匀圆阵存在一般阵列误差 (如阵元的幅相误差和安装位置误差等 )的情况 ,提出了多个信号的波达方向和多普勒频率估计方法。直接利用均匀圆阵的阵列流形 ,采用波达矩阵法估计各个信号的多普勒频率。由一般阵列误差的统计特性构造加权矩阵 ,采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估计各个信号的波达方向。此方法具有鲁棒性强等特点。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3.
124.
针对包含预滤波器的GNSS/INS非相干超紧组合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滤波器的两级AIME慢变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预滤波器构建第1级AIME检测,并设计了关于第1级AIME检测统计量的检测量Kalman滤波器。在发生慢变故障时,第1级AIME故障检测统计量存在递增趋势。对于检测量Kalman滤波器而言,这种递增趋势也可视作一种慢变故障。以检测量Kalman滤波器为基础,构建了第2级AIME检测算法,以达到减小故障检测时间的目的。在单星和两星伪距慢变故障场景下,进行了仿真与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确识别故障卫星并且可以显著减小慢变故障的检测时间。对于小变化率的慢变故障,所提方法在检测时间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均匀圆阵的信号二维方向角高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均匀圆阵(UCA),提出一种信号二维方向角的高精度估计方法。首先,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空、时域信息,构造时空旋转矩阵,从而达到多个信源分离的目的。其次,直接利用UCA的阵列流形,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信号二维方向角。最后,给出解相位整周期性模糊的方法。计算机仿真表明了此方法具有估计精度高,对阵元的幅相误差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6.
在传统使用液压作动器的大功率临界飞行应用领域中,由于机电作动器应用的增加,对机电作动器负载系统正确、可测量模型的需要也增加了。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应用。这时提出了一个机电作动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直观的线性化的模型和估计模型参数精确而又实用的方法。估计技术是使用工程设计数据的计算与以设计用于分离单独参数效应/或组合参数效应的第一原则为基础的实验相结合。这些技术使用一些通常在一个机电作动器系统中有用的测量结果和由计算机或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输入数据。模型的有效性和参数预测技术由火箭发动机的模式模拟器和为推力矢量控制设计的一个机电作动器在实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非线性及其模拟问题。由后冲力引起的共振漂移由实验数据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7.
本论文讲述了一种新型微机械加速度计的装配和特性,这种加速率计使用了一种新的传感技术,用调制后的综合差分光学传感(MIDOS),以探测它们检测质量的位移输出,此文讲述了混合电路装置的装配过程,这个装置由一个由铟撞击一个含有光电探测器的一个CMOS集成电路片而连接的总的微型机械部分和数字显示装置的电子线路组成,且装配了一些光电元件,并赋予它们特性。本文仔细讨论了光电元件间的差异以及它们测量特性间的比较(噪音等效加速度(NEA),带宽和线性),光电元件演示了带宽1KHz-4KHz,范围70(ug/√Hz)-1(mg/√Hz)的噪音等效加速度。  相似文献   
128.
针对螺栓连接件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疲劳损伤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试验件厚度以及螺栓连接间隙对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构件几何形状的不连续性以及螺栓连接间隙的存在使得连接件中的铝合金板孔边产生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易在该处萌生疲劳裂纹导致构件的损伤失效,而施加螺栓预紧力可以通过摩擦传载改善孔边的受力情况。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传载紧固件双剪接头结构细节疲劳额定值(DFR)理论计算方法估算不同类型试验件的DFR值。理论估算结果与通过双点法确定的试验件DFR值基本吻合,相对差异在10%以内,可以验证该理论方法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件的连接间隙会影响螺栓的受载情况,在拉伸过程中先发生接触的螺栓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最终导致连接件的疲劳失效;当试验件的厚度增加,铝合金板所承受的附加弯矩增大,会影响孔边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验件的疲劳性能。试验件厚度和连接间隙对试验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可通过应力集中系数来综合体现,试验件DFR值近似随应力集中系数呈线性降低。本工作的研究成果可为螺栓连接件疲劳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陶汉中  张红  庄骏 《宇航学报》2008,29(2):722-728
针对直径为6mm,长为210mm小型槽道柱状热管通过压扁和弯曲制成的厚度分别为3mm和2mm,绝热段90°弯曲的扁平弯曲热管进行试验研究.对热管的轴向温度分布、极限传输功率、热阻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换热系数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mm厚热管在弯曲前后的传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圆柱状热管和3mm厚扁平热管,直管在极限状态时,只有靠近蒸发段端点的温度骤然上升;弯管在极限状态下的蒸发段温度呈梯次增加.弯管的极限传输功率小于直管,热阻与直管相近.直管的蒸发段换热系数随着功率的增加稍有增加,在出现传热极限时急剧下降;弯管的蒸发段换热系数随着功率的增加一直下降.无论是直管还是弯管,冷凝段换热系数均随功率的增加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辐射源的有效分选和识别问题,研究了全极化技术在雷达侦察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首先结合某相控阵雷达辐射源,讨论了典型雷达辐射源的极化特性;然后讨论了极化技术在雷达侦察中的优势,定量分析了辐射源信号的全极化接收相对于单极化接收的性能改善程度;最后,给出了一种全极化接收机设计方案以及极化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