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螺栓连接件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疲劳损伤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试验件厚度以及螺栓连接间隙对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构件几何形状的不连续性以及螺栓连接间隙的存在使得连接件中的铝合金板孔边产生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易在该处萌生疲劳裂纹导致构件的损伤失效,而施加螺栓预紧力可以通过摩擦传载改善孔边的受力情况。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传载紧固件双剪接头结构细节疲劳额定值(DFR)理论计算方法估算不同类型试验件的DFR值。理论估算结果与通过双点法确定的试验件DFR值基本吻合,相对差异在10%以内,可以验证该理论方法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件的连接间隙会影响螺栓的受载情况,在拉伸过程中先发生接触的螺栓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最终导致连接件的疲劳失效;当试验件的厚度增加,铝合金板所承受的附加弯矩增大,会影响孔边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验件的疲劳性能。试验件厚度和连接间隙对试验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可通过应力集中系数来综合体现,试验件DFR值近似随应力集中系数呈线性降低。本工作的研究成果可为螺栓连接件疲劳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陶建武  常文秀 《航空学报》2011,32(4):729-738
 作为多维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四元数代数已在各个领域有所应用。对四元数最小均方误差(QMMSE)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推导了四元数实数形式的最小均方误差(QRMMSE)算法,进一步推导了四元数复数形式的最小均方误差(QCMMSE)算法,并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区别和计算量。最后将QMMSE算法应用到机载简化矢量传感器阵列的波束形成中,与复数长矢量最小均方误差(LVMMSE)算法相比较,QCMMSE算法的性能有所提高,计算量有所减少。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166.
欧洲航空一体化进展缓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欧洲空中交通延误状况再次恶化,欧洲委员会和民航界正在出台一套调整措施,希望在今后5年内利用它来实现欧洲空运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本文讨论优化前缘缝翼位置的位流设计方法。优化变量为缝翼相对于主翼的缝隙(Gap)、覆盖量(Ouerlap)和偏角δ_s,目标函数为主翼上的压力峰值。应用高阶面元法计算多段翼型压强分布。用Powell优化法使主翼上压力峰值减至最小,以延迟多段翼型的失速,增大最大升力系数。本方法已用于计算NACA64A010两段和四段翼型以及Foster三段翼型,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位流/边界层耦合设计法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0.
无机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方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概括了此类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