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63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体空间内三维速度场的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引入不可压缩连续性方程的约束对实验测得流场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流场严格满足差分形式的连续性方程.通过流场修正的后处理技术实现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全流场修正速度场二范数的极小值.理论推导严格证明了修正后的速度场在数学上更接近满足连续性方程的真实流场.对解析流场引入高斯噪音来进行人工模拟的测试,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修正后流场能更趋近于真实流场,对流场中出现的PIV常见的高斯分布噪音有一定的消弱作用.该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实验数据的后处理,结果表明其能改善测量速度场的平滑度.  相似文献   
52.
仿效创新的后发优势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仿效创新项目的R&D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量的分析,建立了单一品种和多品种项目产值的增长模式,明确了R&D投入的累积对仿效创新项目产出的非凡贡献,指出启动仿效创新后发优势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R&D投入,而持续稳定地增长则取决于产品的多品种、系列化的开发.  相似文献   
53.
圆柱体减阻技术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氢气泡显示技术观测空心圆柱体在开有不同数目的细缝以及细缝在不同的攻角情况下的流态,对此类空心圆柱体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细缝是否改变了圆柱体的尾迹流场是其能否减阻的主要判据,据此得到细缝的攻角 α满足|α|≤60°时可以降低圆柱体的阻力,且当|α|=20°时,效果最佳.此时位于下游的细缝将产生明显的二维射流,极大地影响尾迹的流态.而当细缝的攻角满足70°≤|α|≤90°时,细缝对阻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4.
再谈一类挠性结构的约束及非约束模态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均质挠性梁附着于中心刚体上,且挠性梁具有尖端质量和尖端转动惯量的结构,该文分析了其运动方程的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解,分别得到了相应的振型函数和普遍的频率方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约束模态和非约束模态的频率随不同挠性梁/中心刚体惯量比的不同近似程度,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虚拟战场环境中大气环境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的体现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对武器系统的影响,准确的进行武器系统性能的评测和效能的评估,在虚拟战场环境除了构造各种武器平台仿真实体外,还需对各种武器平台进行的陆地,海洋,空间环境进行逼真的表示和描述,重点介绍了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和环境数据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的表示,并基于HLA/RTI协议标准构建了一个大气环境服务器,最后介绍了其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应用多分量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技术,对直接数值模拟的湍流边界层的流向-法向平面进行了分解。通过对从低雷诺数到中等雷诺数(Reτ=400~1750)各个工况的瞬时流场的观察,定性地得到了不同模态所对应的物理结构特征。通过两点相关云图形态和倾斜角度的比较,定量地对比了不同模态对应的拟序结构倾角随法向高度的变化。一阶模态主要对应大尺度扫掠/喷射事件,第二阶模态则对应近壁流向涡结构。两阶模态的拟序结构倾角随法向高度的变化趋势与雷诺数呈弱相关,表明大小尺度模态的几何特征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存在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57.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湍流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测速(LDV)技术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湍流度分布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湍流边界层区域沟槽面湍流度最大值比光滑面要小,但出现的位置比光滑面要远.此外,紧靠沟槽面,即y++<4内,沟槽面有较大的湍流度,说明沟槽面有使近壁区流动紊动增加的趋势.对于y/δ≥0.06的区域,湍流度可用u′\u=2.3 exp (-0.9y/δ)描述,而在y/δ<0.06内,则有u′/u =36.4y/δ.  相似文献   
58.
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平面形状(后掠角)对展长/根弦长之比为1.0的机翼的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后掠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展弦比机翼的气动特性,当模型后掠角Λ≤35°时,能增大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推迟失速;当模型后掠角Λ=56°~64°时,能得到较好的升力曲线,改善机翼的失速特性。此外,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前缘背风面倒角与迎风面倒角相比,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最大升阻比和失速后的升力系数。  相似文献   
59.
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可变正弦前缘对直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可变正弦前缘为平板式,安装于NACA0015直机翼的前驻点处,并能自由伸展与缩回.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加装可变正弦前缘后,直机翼呈现出缓失速特性,失速后的升力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迎角下的气动性能得到改善.可变正弦前缘伸展长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伸展长度是影响机翼气动性能的重要参数,只有伸展长度较小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60.
航天器单粒子防护薄弱点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航天器研制中日益突出的单粒子防护量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单粒子软错误对航天器影响的特征,建立了评估器件或设备单粒子软错误对航天器影响的危害时间模型,给出了航天器单粒子防护薄弱点的识别方法和步骤,为改进航天器单粒子防护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