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3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陈集丰 《航空学报》1988,9(1):97-102
 一、前言 在结构动稳定或动响应的优化设计中,结构的固有频率(其平方称特征值)和固有振型(又称特征向量)常常是约束函数的一部分,如果能求出这些函数的变化率,则通常能采用更有效的须用导数的优化方法。Fox和Kapoor首次关于对称矩阵推导了特征向量一阶导数,Rogers,Plaut和Huseyin,钟万勰和程耿东等把这个研究推  相似文献   
43.
44.
为研究临近空间表面波等离子体减阻效果,基于流体宏观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表面波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的基础,以飞艇为模型,对其在 0°攻角情况下的流场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了不同激励器控制方案的减阻效果,研究了飞艇尾部区域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表面波等离子体具有增加飞艇升力、减小飞艇阻力的效果;单侧控制方案最大减阻效果达7%左右,对称控制方案减阻效果明显优于单侧控制方案,最大减阻效果可达32%左右;表面波等离子体对飞艇尾部的流动分离具有很好的消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