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6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56篇 |
航天技术 | 189篇 |
综合类 | 164篇 |
航天 | 4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航天器舱段对接通常采用的手工操作方式效率低、精度差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测量的舱段自动对接装置,其中舱体位姿的测量和调整是保证对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轮廓传感器和CCD图像传感器等多传感器协同测量的舱段六自由度位姿估计和调整方法。首先,采用激光轮廓传感器对舱体进行扫描,获取位姿三维点云信息,并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被测舱段位姿进行求解;然后,通过CCD图像传感器获取舱段对接孔位置,通过圆拟合计算角度偏差,求解和拟合的结果将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调姿和对接。采用Gocator 2350激光轮廓传感器及大恒MER-1810-21U3C工业相机进行舱体测量和对接实验,结果表明,舱体位姿调整精度和效率均达到对接要求。该方法结合了激光轮廓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机器视觉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自动对接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一致性,足以满足未来军用以及民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2.
载人航天中高温应急的医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人航天中高温应急事件发生概率较高,应予以充分重视。首先应该克服某些消极认识和不适做法,并指出高温负荷对工效的影响,可转而续发其它事故或未能完成预定飞行计划等问题。文中根据航天实际,提出了若干与高温耐力有关的选训措施和设想,侧重论述了最大氧摄取量(VO2max)与耐热能力的关系。认为可以采用心功能适应指数与VO2max的测定作为指标,选拔潜在耐热能力较高的航天员,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某些体能训练,进一步提高耐热能力,达到在万一发生情况时避免发生事故,圆满完成任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对可用于非接触测量叶轮、曲面面形、软质材料工件形位误差的光学点位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纵向瞄准、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适当选择好参数,纵向定位瞄准误差从理论上可达±(1~3)μm。实验表明,被测工件表面漫反射特性对纵向定位瞄准有一定影响,其纵向定位瞄准分散值一般可控制在±(3~5)μm左右。该装置是一种非常实用、使用方便的纵向定位瞄准装置。 相似文献
54.
为了保证自适应性以及生成网格与总体网格之间的协调性,针对结构规则的复杂局部特征的网格剖分过程,提出了几何特征的六面体网格剖分方法.首先,分析了几何特征的类型以及网格剖分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将与几何特征网格剖分相关的参数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将参数化的设计思想分别引入实体分离、特征体分解、网格生成等几何特征网格剖分环节,建立从几何特征信息到网格剖分细节(如边网格数、网格剖分策略等)的参数驱动机制,并构建几何特征网格剖分数据库,使得与几何特征对应的参数驱动机制固化在网格剖分程序中.最后,分别在不同单元尺寸情况下,对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孔和扰流柱特征进行六面体网格剖分.实验结果表明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对通信信号分析仪的光口消光比参数进行溯源研究,提出了将光口消光比参数溯源到示波器电压参数上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搭建了消光比稳定的数字信号发射机作为被测源。其次采用带宽足够的光电探测器XPDV2150R(DC-50GHz 1550nm)将光信号转变到电信号,来消除频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电探测器带宽和接收机带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垂直幅度可溯源的电示波器对电信号进行消光比测量。将测量结果和通过通信信号分析仪光口眼图功能测得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两者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将消光比参数溯源到电压参数上。 相似文献
56.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着重考虑干扰、噪声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影响。忽略耦合和挠性部件影响 ,也不考虑敏感器和执行机构的动态特性 ,针对卫星定向模式的主调节器设计问题构造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非线性控制器 ,并分析和验证了该非线性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58.
在数值模拟激波-湍流干扰问题时,为了精确模拟湍流脉动的小尺度结构,数值格式应尽量减小自身的数值耗散.但是为了稳定、无震荡地捕捉激波,数值格式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数值耗散.基于上述这2种相互矛盾的要求,采用无黏泰勒格林涡、可压缩湍流等经典算例对目前广受好评的几种高精度格式进行了系统地对比.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表明,当前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高精度格式虽然都能一定程度地满足上述2种要求,但与理想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9.
地面风洞实验是开展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可用于高超声速边界层三维空间测量的实验技术仍极为缺乏,且已有测量技术的动态响应频率普遍较低。基于光的折射和干涉原理,搭建了一套非介入式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测量系统(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FLDI),可有效获取三维流场空间点的密度变化。在马赫数为8的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使用FLDI开展了来流雷诺数107/m、7°半锥角尖锥标模边界层的不稳定波测量实验。结果显示FLDI成功捕获到频率在327 kHz的第二模态不稳定波及其谐波(645 kHz)。通过与PCB测试结果进行对比,FLDI的高信噪比、高解析频率(本文实验有效解析频率1.5 MHz)、高空间分辨率(沿流向小于1 mm)等优点得以体现。鉴于FLDI的高时空分辨率等优良特性,其可用于高超声速边界层不稳定波行为以及感受性等问题的研究,为深入认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制以及感受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0.